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半个多世纪以来 , 科学家一直在试图寻找地球生命的起源 , 虽然我们对于生命的演化有进化论为指导 , 但是对于40亿年前 , 地球最早生命的来源 , 科学家一直没有找到确定的证据 。
对于地球生命的起源 , 科学界主要有两个观点 , 一个是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生态演化 , 另一个则是来源于外太空 , 而彗星有可能在地球早期 , 将生命的种子带到了地球上 。
如果地球早期的生命种子是来源于彗星 , 那我们要寻找答案 , 或许只有前往彗星 , 近距离去探索研究彗星的秘密才可以 。 而太阳系除了八大行星之外 , 更多的还是小行星 , 彗星等小天体 。
太阳系彗星最多的区域应该是奥尔特云 , 只不过那里处于柯伊伯带的外围区域 , 距离我们特别遥远 , 即使是旅行者一号也飞行了数十年 , 现在离奥尔特云的外围区域仍然非常遥远 , 数千年之后才有希望到达 。
所以 , 我们要探索彗星的奥秘 , 自然不可能前往奥尔特云 , 只有将目标放在那些周期性经过地球附近的彗星 。 我们都知道 , 彗星的运动是有周期性的 , 有一些彗星的运动轨道会靠近地球 , 例如:著名的哈雷彗星 , 它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 , 下一次的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 。
在此之前的1986年 , 哈雷彗星到达了近日点 , 科学家掌握好时间 , 发射了多个探测器试图靠近它 , 研究有关彗星的种种谜团 。 可惜 , 这些探测器并没有完全解开有关彗星的谜团 , 于是在2004年3月2日 , 科学家将更加先进的“罗塞塔号”发射升空 。
“罗塞塔号”重约3吨 , 配备有长达14米的太阳能电池阵列 , 携带着更加先进的探测仪器 , 可以精确地分析出彗星的地形 , 成分 , 磁场以及引力等数据 。
“罗塞塔号”经过地球和火星的多次引力加速 , 花费了十年的时间 , 跨越4.3亿公里 , 终于在2014年8月6日 , 追上了一颗高速运行的彗星 , 这颗彗星被科学家称之为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
这颗彗星发源于柯伊伯带 , 主体有两个部分组成 , 一大一小中间由一个狭窄的柱状结构连接 。 根据罗塞塔号探测到的数据 , 较大的那一部分长度约4.1公里 , 较小的那一部分长度约2.6公里 , 它的自转周期约12.4小时 。
罗塞塔号不仅仅是要在轨道上空探测彗星的数据 , 更是想要在彗星的表面着陆 , 探测到更详细的数据 。 为了实现彗星表面的软着陆 , 罗塞塔号还携带了一个名为“菲莱号” , 它的任务就是登上彗星表面 , 让我们近距离探测彗星的奥秘 。
飞船追上67P彗星之后 , 经过三个月的轨道调整 , “菲莱号”着陆器于2014年11月12日开始与母船分离 , 然后以每秒一米的相对速度接近彗星 , 择机在表面着陆 。
“菲莱号”的软着陆并没有如科学家预期的那么顺利完美 , 原因是它自身的两个用于固定的“鱼叉”没有成功发射 , 最终导致着陆之后发生了两次反弹 , 才停止下来 , 而这个时候 , 着陆器早已远离预定的着陆位置 。
“菲莱号”原来预定着陆的位置有着充足的阳光照射 , 可以吸收到更多的太阳能 , 让探测器保持充足的能源 。 可是最终的着陆位置却到了一个没有什么阳光的地方 , 无法得到充足的太阳能 , 着陆器的工作时间就非常短 , 仅仅分析了一部分彗星表面的环境数据之后 , 就进入了休眠状态 , 之后一直没有苏醒 。
“菲莱号”并没有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彗星表面数据 , 那我们能够依靠的只有飞船上的探测仪器 。 孤单的“罗塞塔号”继续进行对“67P”进行探测 , 到了2015年8月13日 , 探测器跟随彗星运行到了近日点 , 意味着在之后的时间里 , 探测器接收到的太阳能会越来越少 , 用不了多久电量就会耗尽 。
又过了一年 , “罗塞塔号”的电量已经所剩不多 , 即将陷入沉睡 , 这个时候 , 科学家决定给“罗塞塔号”找一个良好的休眠之地 , 那就是彗星表面 。
推荐阅读
- 4种至今未灭绝的“史前动物”,最长已达到4亿年,究竟是什么?
- 我国的单层石墨烯分离技术比西方国家的用时缩短了一千倍!
- 一万年前就灭绝剑齿虎
- 假如动物之间没有生殖隔离,将会进化出各种奇怪的动物
- 美国古生物学家发现“吸血鬼”乌贼化石,命名为“拜登”!
- 老古“修炼成精”变成“猛犬”搭讪长腿美女,阿星:我辈楷模
- 恐龙与人类是地球史上的两代霸主,如果生在同一时代,谁胜谁负?
- 现实版“猩球崛起”?非洲一荒岛被60只黑猩猩占领,人类不敢靠近
- 海洋哺乳动物海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