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人类进化链上缺失的一环了?人类起源问题有希望盖棺定论( 二 )


这些证据都表明该化石正在朝着人类的进化方向走 , 最重要的是 , 南方古猿化石的身体结构表明 , 它们具备二组行走的能力 。 这说明在这之前它们就已经演化了一段时间 。

从解剖学上来看 , 化石的骨盆像人而不是猿猴 , 股骨到股关节直至膝盖的位置角度使得它们让脚更靠近身体中间 。 这是现代人才有的生理特征 。
但是 , 问题又来了 , 既然它们已经演化了一段时间 , 那在这之前 , 它们又是谁呢?或者说它们是从哪儿开始演化过来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科学家许多年 , 由于缺乏关键证据 , 进化到这里就给卡住了 。

来自过去的拼图终于到了2013年1月 , 在古鲁马哈凝灰岩遗址上方10米的一处淤泥中 , 人们发现了一个未知物种的化石 。 科学家在对其进行仔细研究后发现 , 这可能是人类进化的关键证据 。
该化石推测可追溯到2.8万~2.75万年前 , 化石样本被标记为LD 350-1 , 研究表明它是一个成年生物的左颌骨 , 骨骼部分包括犬齿、两个前臼齿和其余部位的臼齿 。 整体来看 , 标本属于南方古猿阿尔法种的标本范围内 。

前面也说到 ,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人类的演化是从南方古猿而来 , 但由于缺乏过渡化石 , 只能在演化时期追溯到这里 。 但是这个化石标本的解剖结构和南方古猿有很大不同 , 它与人类更接近 。
颏孔位置不在凹陷处 , 它在颌中线突出的一条骨线处有一个联合龙骨 , 颌骨保持或多或少恒定的深度 , 这和人类非常接近 。 如果是南方古猿 , 那么这个位置应该在前臼齿下方的最深处 , 并且在牙冠方面会有一些差异 。

这表明该化石很早就出现与南方古猿的不同之处 , 而且和其他古代人类一样 , 这块颌骨看起来没有明显的下巴 。 这种在牙齿上表现出的强烈差异 , 科学家认为这种分裂出来的变化很可能是饮食变化引起的 。
后来2015年在肯尼亚地区发现的KNM-ER 5431样本同样也发现了类似的牙齿变化 , 左、右前磨牙与古猿的磨牙有明显不同 。 并且能够追溯到更早 , 时间上大概在3~2.7万年前 。

科学家们推测这可能和LD 350-1的样本是同一个物种 , 这样一来就能解释南方古猿的这种过渡变化 。 但这几者之间还是有时间上的差异 , 大概有着2000年左右的时间差 。
不过2019年的最新发现似乎能够解释这种不足 ,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地区发现的石器其年代可以追溯到2.6万年前 , 并且可能是与LD 350-1的同一个物种制造 。

这些锋利的石器使得它们有基本的生产能力 , 更锋利的石器也证明它们能够获得比南方古猿更好的资源 , 这在当时不断变化的气候种是非常有利的 。
科学家推测LD 350-1的生活地区比其他化石发现的物种居住地应该要更干燥、更开放 。 基于放牧物种的多样性 , 该地区可能类似于现代的非洲草原 。

这是否能说明所有的问题?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最终答案找到了吗?
盖棺定论?有待商榷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很难说明白 , 首先我们来看看古猿们的大迁徙 。 从非洲开始 , 分别有了两次迁徙分布 。 第一次的时间大致是在13万~10万年前 , 第二次大致在7万~5万年前 。
而欧洲大陆的类人种分布则主要在65000年前 , 也就是智人发展的主要时间段 。 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 , 人类的进化分支非常复杂 , 如果要找寻最终的起源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证据才行 。

光有化石还不行 , 埃塞俄比亚等地区发现的石器 , 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LD 350-1的一些问题 。 不过目前科学家并不清楚这种石器制造和文化是它们独立发展而来 , 还是从更早的南方古猿的传统中流传下来 。
如今科学家还是不能完全找到人类起源的全部证据 ,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 , 整个历史变迁和演化过程都在不断清晰起来 。 从灵长类到南方古猿 , 再到类人种直至现代智人 , 人类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仅仅靠着一两块化石是无法填补出整个拼图的 。

人类在追溯自己起源的问题上从来没有间断过 , 这对我们来讲意义重大 。 通过这样的研究 , 人才能从生物属性上更完整地认识自己 , 探清自己究竟是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