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专访|寻迹古都南京,有这本小书就够了
如果你是文物古迹爱好者 , 可能会知道网上活跃着一支叫“华古”的团队 。 他们的网站“ 华夏古迹图” , 以及同名的手机应用和小程序 , 标注了全国近400个地市的国保和省保文物地点 , 几年来帮助了无数爱好者寻找古迹和共享资料 , 也使得他们找到了更多的同好 。
就在今年3月 , 华古团队推出了他们的第一本书 《寻迹南京》 , 用他们多年来寻访遍南京文物古迹的成果 , 做出了一本漂亮、实用的南京文保手册 。
作为六朝古都和明朝故都 , 南京诚然拥有许多古迹 , 有些大名鼎鼎 , 但有些就在你身边却不被发现 。 而本书便以它的 39条旅行线路所串联的200多处文保地点 , 用简明详实的信息、清晰完整的图片 , 以及开放时间、导览等攻略式信息 , 不仅呈现出南京作为古都的全貌 , 也让人“蠢蠢欲动” , 想要一一造访 。
【文保|专访|寻迹古都南京,有这本小书就够了】澎湃新闻-私家地理采访了《寻迹南京》的主编王腾 。 作为南京人和华古的早期成员 , 他与我们分享了成书过程背后的故事 。
文章图片
寻迹南京:南京重点文保导览手册华古南京团队/著;南京出版社;2021-12
澎湃新闻: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华古团队和你们的工作吗?
王腾:华古的全称是“华夏古迹图” , 它是一个“互联网+文物古迹”的数据平台 。 2014年时 , 因为我们在南京的几个朋友都有去野外看文保的爱好 , 而我们又都有共同的精神导师:八十年前朱偰先生写作的“金陵考古三种”——《金陵古迹图考》《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和《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 。 在他的影响和激励下 , 我们组成了一个小组 , 用了两年时间 , 几乎利用所有的周末 , 把南京和周边地区的文保 , 像普查一样 , 一个个地看过来 。
文章图片
朱偰先生
就这样 , 我们手头就有了许多文保的地点信息和图片资料 。 因为南京很多文保地点散落在郊区 , 不大好找 , 所以我们就想 , 如果日后有其他爱好者去看 , 我们可以共享这些资料 。 团队里正好有学计算机的 , 比如创始人邵胜海 , 他是计算机专业出身 。 我们就用了两年的时间 , 做了一个叫“金陵文化遗产”的的网站和手机应用 , 大家都觉得很好 。 推广开后 , 各地的朋友都来问我们 , 是否可以开个端口让他们也可以做?就这样 , 慢慢推广到了全国 。
目前 , 我们华古平台有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和小程序 , 大家可以用它按图索骥地导航、打卡、分享图片和资料 。 它有两个非常突出的优点 , 一是它非常适合发现你身边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 , 普通市民打开地图 , 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小区或上班地点附近 , 居然就有一些他们很多年以来经常路过 , 但不知道的文保单位 。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希望大家去保护家乡和关注身边的文物 , 更了解我们身边的城市 , 做好本地化的文物普及 。
此外 , 如果你去外地短暂出差 , 可能会有一个半天到一天的空闲时间 , 也可以打开华古 , 看看驻地附近有些什么 , 迅速做一个行程规划 。
文章图片
手机应用上有很详细的古迹介绍
澎湃新闻:《寻迹南京》应该是华古团队推出的第一本书 , 是什么使你们想要做一本书呢?书的内容和手机应用有何区别?
王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华古受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老年人 , 他们退休了 , 有时间可以到处走走 。 但他们不太会用智能手机 , 希望能有一些纸质媒介 。
此外 , 经过七、八年积累后 , 由于我们是一个大家都可以贡献内容的共创平台 , 数据平台的内部资料已经非常丰富 。 比如华古有一个功能叫“足迹” , 等于是一个文物古迹的朋友圈 , 大家去到某个文物点 , 可以留下照片和当时的想法 。 慢慢的 , 我们发现这个功能使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这个文物的变化 , 还有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影像 , 以及文字的一些资料积累 。 我们就想把这个好好利用起来 , 系统性地整理 , 归纳总结 , 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城市的文物古迹 。 所以 , 我们就开始做寻迹城市系列 , 因为华古的大本营在南京 , 所以第一本就选了南京 , 实验一下这个方式是否可行 。
所以我们就想那是不是来集结这么多年来优秀的成果 , 来出一本书 。 变成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 所以就出了这一本 。
文章图片
“足迹”提供了时光机功能
澎湃新闻:南京是六朝古都 , 有非常多的文保资源 , 那它的文保分布和保护情况有什么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吗?
王腾:南京在六朝、明朝和民国时期的文物留存最丰富 , 来南京要么看城墙 , 要么看六朝石刻 , 要么看民国建筑 , 这些基本是南京的文化名片了 。 而南京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得也非常好 。 在文物局网站上 , 可以查到大部分文物的资料和位置 。
不过 , 有一些郊区的文物 , 特别是古遗迹 , 地表上没有特别明显的痕迹 。 它要么就是回填了 , 要么是一些土丘 。 要找到这些文保就有点困难 , 可能需要问当地的人 , 这些地方也是我们规划的重点 , 用我们的导航功能都可以找到 。 虽然很多地方最后100米是土路、小路 , 但根据我们的标注都能找到 。
澎湃新闻:书中还设计了39条旅游线路 , 可以介绍一下设计思路吗?
王腾:《寻迹南京》不仅是本精美的图册 , 我们也希望它是一本工具书 , 可以让人带着它走访 , 所以我们在规划时就在想 , 怎么把南京的线路组好 。 南京有55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我们就用它们来串联 , 把南京划成40个片区 , 用每个片区的国保(六合区没有国保 , 我们就加了一件省保)来带它周边地区的省保、市保、县保 。 每个片区可以用半天到两天时间刷完 。 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把整个南京覆盖掉 。
文章图片
书中设计的区域平面图
澎湃新闻:对拍摄的图片有什么要求?如角度 , 季节等 。 更注重全景还是细节的呈现?
王腾:很多喜欢文保的人都是摄影高手 。 我们当时征集这个图的时候 , 投稿可能有一万多张 , 最终选图六百多张 。 其实这个过程也比较头疼 , 有的人技术不是很好 , 或是像素低 , 或是手机摄影没法用 。 最后我们就想了好几种方式 , 其一是所有文保必须有航拍 。 在过去的一年里 , 我们大量地补了很多航拍 , 让大家对文物有一个“上帝视角”的整体认知 。
文章图片
航拍阳山碑材 , 可以提供平时看不到的全景角度
而小细节如何体现呢?我们采取了夜拍的方式 , 通过闪光灯把周围环境变暗 , 突出主体 , 效果就像是把文物挪到摄影棚里去拍 , 可以看到平时白天去现场 , 因为光线原因看不清楚的许多细节 。
文章图片
夜拍的方式可以展现更多细节
我们还大量地选取了不同时间段的照片 , 好比说下雪、红枫、朝霞晚霞……因为大多数人受制于条件 , 不会有机会去不同的时间看这些文物 。
文章图片
方旗庙失考墓石刻
澎湃新闻:从策划到成书 , 遇到过哪些挑战?
王腾:最开始的时候 , 是对整本书的定位 , 它的受众是什么 , 没有统一的意见 。 比如最早我们想给那些刚刚对文物古迹有点感兴趣 。 但是还没有地方入手的文化爱好者 , 提供一个小小的入口 。 但很多朋友觉得这个太浅显 , 不太能体现“时光的沉淀”这个想法 。 最后我们还是排除万难 , 统一意见 , 觉得本书的受众不该是小圈子自娱自乐的成果 , 最终目标是让更多人喜欢它 , 更多人了解它 。 所以还是选择了相对浅显 , 类似科普的模式 , 希望大家看到美丽的图片的同时 , 可以喜欢上文物古迹 , 并对文物保护有更深了解 , 一步步进入这个圈子 。
澎湃新闻:书里出现的文物 , 有在你们走访时和成书时 , 保护状态发生变化的吗?
王腾:对 , 我们对此也非常留意 , 即便是到了马上要付印的时候 , 还更换了几张图 。 因为南京的这个城市的拓展也是蛮快的 , 对很多文物的保护 , 文保部门也是在尽心尽力 。 好比说六朝石刻 , 有二三十件 。 其中有几个正好在我们出书期间提升了 , 就是本来半埋在土中 , 后来挖出来 , 还做成一个小公园 , 于是我们就把它之前 , 和现在的样子都放在了书里 , 让大家通过本书 , 看到多年来的逐步变化 , 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
澎湃新闻:接下来还会推出新的城市系列书籍吗?
王腾:地区系列里 , 我们今年是一定会出《寻迹北京》的 , 西安的也马上准备开始 。 华古有六十多位“领主” , 每位领主负责一片地区 , 编辑工作也会由他们来牵头 , 带动当地的爱好者来共创 , 这样也是非常良性的发展 。
此外我们还会推出第二个专题系列 , 比如帝王陵墓、城墙、石刻石窟 , 或是朝代 。 今年我们的重点可能放在陵墓上 , 会从寻迹帝王陵或是汉代、唐代、宋代陵墓这些做起 。
推荐阅读
- 马里亚纳|联发科 & OPPO 联合专访:Find X5 Pro 天玑版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
- 历史|专访DeepMind团队:“伊萨卡”复原希腊铭文只是开始
- 专访|专访清华大学教授沈阳:元宇宙对算力的要求是目前1000倍以上 我们有十年窗口期突破核心技术
- Simon|力纳克中国总裁Simon Jenkinson专访:为办公家具提供更多创新升降灵感
- 产品|韶音科技创始人兼CEO陈皞接受线上专访
- 影像|专访OPPO创始人陈明永:进窄门,做难而正确的事
- 学术|博士生想逃离科研,导师还要帮他吗?|Nature专访
- 吉祥物|红星专访|“大运号”卫星全面服务大运会,还将助力火炬“太空传递”
- 马里亚纳|OPPO Find X5 系列关键问题大揭秘:专访 Find 产品线总裁李杰
- 专访|SM总制作人李秀满将担任大学电算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