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能源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


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能源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


我国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源主要有哪些?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 2005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9.76亿吨 , 其中能源活动排放54.04亿吨 , 占90.4%工业生产过程排放5.69亿吨 , 占9.5%固体废弃物焚烧排放266万吨 , 份额微小 。 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活动吸收二氧化碳4.22亿吨 。 2005年我国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55.54亿吨 。
我国甲烷排放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 , 能源活动和废弃物处理 。 2005年我国甲烷排放量为4445.5万吨 , 其中农业活动排放2516.9万吨 , 占56.62%能源活动排放1542.9万吨 , 占34.71%废弃物处理排放382.4万吨 , 占8.60% 。 此外 , 森林转化也有少量甲烷排放 , 约为3.1万吨 。
我国氧化亚氮排放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 , 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和废弃物处理也有一定排放 。 2005年我国氧化亚氮排放为127.1万吨 , 其中农业活动排放为93.8万吨 , 占73.79%能源活动排放13.4万吨 , 占10.54%工业生产过程排放10.6万吨 , 占8.34%废弃物处理排放9.3万吨 , 占7.32%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排放0.02万吨 , 占0.01% 。
我国能源活动产生多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的范围包括燃料燃烧和逃逸排放两部分 , 前者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 , 估算气体为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后者包括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及废弃矿井的逃逸排放、石油和天然气系统的逃逸排放 , 估算气体为甲烷 。
2005年中国能源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共计57.7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其中燃料燃烧排放54.9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占95.2% , 逃逸排放2.7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约占4.78% 。 排放总量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4.04亿吨 , 约占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93.7% , 甲烷排放量为3.2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约占5.6%氧化亚氮排放量为0.4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约占0.7% 。
2005年中国能源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4.04亿吨 , 全部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 。 其中能源生产和加工转换部门排放24.08亿吨 , 占44.55%其绝对排放量和排放比重都比1994年有显著上升;制造业和建筑业排放21.14亿吨 , 占39.11%;交通部门排放4.16亿吨 , 占7.70%;居民部门排放2.63亿吨 , 占4.87%;商业部门排放1.37亿吨 , 占2.53%;其他部门(农业)排放0.67亿吨 , 占1.24% 。

2005年我国能源活动甲烷排放约1542.9万吨 。 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生物质燃烧和石油及天然气系统是主要排放源 。 2005年我国煤炭开采、矿后活动以及废弃矿井甲烷逃逸排放量共1292.2万吨 , 占能源活动甲烷排放的83.75%其中煤炭生产甲烷排放量约1141.1万吨 , 扣除被回收利用量67万吨 , 净排放量约1074.1万吨 , 占83.1%;矿后活动排放205.3万吨 , 废弃矿井排放12.7万吨 。 2005年我国生物质能燃烧甲烷排放量约216.3万吨 , 其中以薪柴和秸秆燃烧为主要排放源 , 动物粪便和木炭的排放量较小 。 2005年我国油气系统甲烷逃逸排放约21.8万吨 , 其中天然气开采、常规原油开采、天然气输送活动等环节为重要排放源 , 其排放量所占比重分别为26.2%、22.8%和16.1% 。 2005年我国移动源化石燃料燃烧甲烷的排放量约为12.6万吨 , 其中97.5%来自道路交通 。
2005年我国能源活动氧化亚氮排放为13.4万吨 , 其中生物质燃料燃烧排放约6.4万吨 , 占47.76%为最大排放源;其次为移动源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 约为4万吨 , 占29.85%;火力发电约排放约3万吨 , 占22.39% 。
我国主要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有多少?这里所指的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不包括所用能源引起的排放 。
【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能源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根据我国工业生产活动状况 , 对我国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界定的排放源包括:水泥、石灰、钢铁、电石、己二酸、硝酸、半导体、一氯二氟甲烷、铝、镁等产品生产过程;臭氧消耗物质替代生产和使用;电力设备制造和运行;石灰石和白云石的使用 。 涉及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等五种气体 , 其中二氧化碳排放中估算了水泥、石灰、钢铁、电石生产过程以及石灰石和白云石使用过程中的排放量 , 氧化亚氮只估算了己二酸和硝酸生产过程中的排放量 。
目前完成的核算是2005年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 排放量约为5.69亿吨 。 其中水泥生产为主要排放源 , 排放约4.11亿吨二氧化碳 , 占72.4%.石灰生产、钢铁生产、电石生产、石灰石和白云石使用排放分别为0.85亿吨、0.47亿吨、0.1亿吨和0.14亿吨 , 分别占15.1%、8.3%、1.8%和2.5%.氧化亚氮排放量约为10.63万吨 , 其中已二酸生产过程排放5.95万吨 , 占56%硝酸生产过程排放4.68万吨 , 占44%.含氟气体排放量为1.6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其中氢氟碳化物排放1.4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占90.27%六氟化硫排放0.1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占6.33%全氟化碳排放0.0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占3.40% 。 一氯二氟甲烷生产过程排放的氢氟碳化物是最大的含氟气体排放源 , 以三氟甲烷(HFC-23)为主 , 其排放量占含氟气体排放总量的64.43%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