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后48小时内的放射性沉降风险最高 。 根据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1987年编写的手册《核战争生存技能》(Nuclear War Survival Skills) , 在没有雪或雨——二者都有助于放射性沉降物更快地落到地面上——的情况下 , 广泛飘浮的尘埃粒子在落到地面时可能具有最小的放射性 。
《核战争生存技能》还指出 , 在核爆炸48小时后 , 最初暴露在每小时1000伦琴下的区域 , 此时所受到的辐射将只有每小时10伦琴 。 根据该手册 , 当人在几天内受到总剂量约为350伦琴的辐射时 , 约有一半的可能会死于急性辐射中毒 。 (相比之下 , 一次典型的腹部CT扫描可能会使人暴露在少于1伦琴的辐射中 。 )
暴露在辐射尘中的幸存者在余生中患上癌症的风险很高 。 据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称 , 广岛和长崎的专科医院收治了1万多名官方承认的1945年核爆炸幸存者 , 这些幸存者中的大多数死于癌症;在核爆炸后的头10年到15年里 , 受到辐射照射的受害者患白血病的比例是正常水平的4到5倍 。
环境灾难
核辐射和放射性沉降物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 如果核冲突的规模足够大 , 核爆炸甚至可能影响气候 。
放射性尘埃甚至可能会落到农田上 。 2017年 ,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荣誉退休主任迈克尔·梅指出 , 如果放射性尘埃进入食物供应链 , 将可能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 , 比如癌症 。 这其中 , 放射性碘的伤害尤其显著 。
放射性碘即碘-131 , 是人工核裂变产生的一种碘的放射性同位素 。 被奶牛摄入的碘会浓缩在牛奶中 , 而牛奶中的碘会浓缩到儿童的甲状腺中 , 进而导致甲状腺癌 。 因此 , 核灾难发生后遭受游离碘辐射暴露时 , 于4小时内服用碘片(碘化钾) , 可使不具放射性的碘-127在甲状腺饱和 , 从而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 。
核战争期间 , 如果引爆足够多的核弹 , 会造成大量的尘埃和烟灰注入大气 , 从而对气候产生严重的降温作用 。 根据2012年发表在《原子科学家公报》(Th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的一项分析 , 一次或两次核爆炸不会造成全球性的影响 , 而如果是引爆100颗相当于1945年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的核武器 , 会使全球气温降到低于小冰期(从大约1300年到1850年)的水平 。
随之而来的将是剧烈而突然的气候变化:地球气温在小冰期下降了多达2摄氏度 , 比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升温(大约1摄氏度)水平还高 。 如果是今天发生这样突然的降温 , 将会直接影响农业和食品供应 。 小冰期造成了严重的农作物歉收和饥荒 , 而当时全球人口还不到今天的七分之一 。
【核弹爆炸时会发生什么?】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在核袭击中幸存的机会 , 官方机构的建议是 , 在安全的庇护所中准备一套应急用品 。 同样的装备也可以用于其他灾难 , 比如飓风或长期断电 。
推荐阅读
- 徒手掰开“原子弹”的人,肌肉溶解DNA断裂,犹如“活死人”
- 深度解读: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人类无法复制的绿色核电厂
- 0.6吨核聚变燃料相当于200万吨优质煤,核聚变诱人,实现却很难
- 为什么说壁虎是五毒之一?它有什么毒?
- 时隔多年,切尔诺贝利地下形似象脚的熔毁炉芯,为啥有可能复燃?
- 地球前半生的“颜值”演变,从烫红粗糙的面貌到湛蓝华丽的转身
- 今年你的辐射剂量吃满了吗?三分钟带你了解核辐射,从此不再谈核色变!
- 非洲发现史前核反应堆,科学家已经确认:不是人类建造的
- 原子弹发明之前,爱因斯坦怎么会知道原子核内蕴含巨大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