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广州·解密|英国科学家寻宝广州“神秘花园”( 二 )


这一群寻宝者并非孤军奋战 , 当年 , 英国皇家植物园园长班克斯经常对他们发出远程指令:他们必须去苦心寻访中国特有的庭园花卉(如杜鹃、牡丹)、水果(如荔枝、龙眼)、味道好的蔬菜以及有经济价值的树木(如茶树、橡树) 。 此外 , 班克斯还特别指示他们 , 要好好调查中国人将人粪化为万能粪的秘诀 , 倘若将此引进英国 , 不但可以化废为宝 , 还可以改善伦敦的卫生问题 。 毕竟 , 就算贵为皇家植物园园长 , 班克斯也常有走在街上时 , 被人从楼上兜头浇上一盆大粪的烦恼 。
活跃在广州的寻宝者不负嘱托 , 他们在花地找到了菊花、兰花、山茶、玫瑰、牡丹、柑橘以及许多其他观赏植物 , 广州人种花、卖花、赏花、爱花的热情 , 也令他们不由自主发出感叹:“中国人对花卉的狂热更甚于欧洲 , 当地人为了喜欢的植物 , 花上100银圆也满不在乎 。 ”花地离十三行并不远 , 一些花档为了做洋人的生意 , 还会专门打出英文招牌 。
十三行博物馆内展出的中外商人在商馆里洽谈生意 , 采自《Den langa resan》 。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黎旭阳 摄)
在这里 , 寻宝者们欢欢喜喜采购了许多种子 , 计划引种到家乡 , 科学家也是人 , 一路千辛万苦 , 盼的就是成为奇花异草引进英国第一人的荣耀 。
除了采购种子之外 , 他们还采购了许多活株植物 。 据记载 , 有些采自广州的花卉运抵伦敦后 , 还会以贵妇人的名字命名 , 班克斯就曾以自己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种玫瑰 , 另一种名为“羞晕”的茶花则命名自贵妇休姆夫人 。
若我们以后有机会探访英国皇家植物园 , 去查访一下那些贵气优雅的花名背后的“广州故事” , 一定也很有趣呢 。
▍运花难
花卉远航英国存活千分之一
据范发迪的著作所述 , 前来广州的英国植物学家的寻宝之旅往往要持续多年 , 未必有条件将采集来的花卉种子与活株植物亲身护送回家 , 经常只能托付返航的商船船长带回去 。 商船一般在每年11月东北季风吹起的时候 , 满载从广州采购的货物启航 , 整个航程要持续数月之久 。 对这些植物学家来说 , 将费尽辛苦采集来的宝贝托付给船长与水手 , 简直跟将亲生孩子托付给陌生人远行一样头疼 。
十三行博物馆内展出的停泊于珠江的大型广式海船“三益号”和“广兴号” 。 大英图书馆藏 。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黎旭阳 摄)
这一路真是危险重重 , 水手多是粗人 , 未必了解这些植物的价值 。 为了让他们多费点心照顾 , 科学家得支付不少赏金 。 就算这样 , 一旦遇到恶劣天气 , 商船有沉没的危险时 , 这些植物总是会最先被抛入水中 。 短短几秒 , 植物学家几个月的辛苦就会完全付诸东流 。 就算幸免被弃 , 淡水不足、烈日灼晒、海浪喷洒 , 都有可能使这些植物“小命不保” 。
此外 , 水手们还在船上养了很多动物 , 一来为了有肉吃 , 二来也可以安慰寂寞 , 猫、狗、猪、羊都很常见 , 有时船上甚至还有猴子 , 被科学家视为宝贝的植物 , 一不小心就被它们啃得七零八落 。 被包得整整齐齐的花种看起来要安全些 , 但稍微照顾不周 , 也很容易被老鼠吃掉 , 或者发霉生虫 。 所以 , 极少有商船能带着这些植物一气走完全程 , 这些植物若能熬过第一段航程 , 就会在航程沿线的圣海伦岛“休整”两个月 , 然后再“踏”上去往英国的最后一段航程 。
活下来的“幸运儿”只是少数 , 据博物史学家的统计 , 一千株从广州运往英国的活株花卉 , 只有一两株能活下来 , 其余都在航程中香消玉殒了 。 远航如此不易 , 它们自然身价倍增 , 一株在花地要价平平的杜鹃花 , 在伦敦价格上涨成千倍 , 可以卖到一两百英镑 , 而当时一个年入两三百英镑的家庭 , 可以生活得十分体面了 。 看上去真是“物离乡贵” , 但想一想路上的艰辛 , 这个价格其实一点也不贵 。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月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玮琳
【来源:广州日报】
【读懂广州·解密|英国科学家寻宝广州“神秘花园”】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 , 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 , 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 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