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给喜马拉雅山炸开一大豁口 , 增加我国降水 , 使西北地区成为鱼米之乡 , 这可能吗?这个想法一般人没点脑洞估计还真想不出来 , 如果看过葛优演的电影可能就会有印象 。
在电影《不见不散》中 , 葛优扮演的角色说的正是这样一句话 。 但是电影归电影 , 要是真的把这件事放进现实 , 可操作性有多大呢?是不是真的可以解决我国的降水问题?
这个问题在回答之前需要大家仔细地去想一想 , 换句话说 , 如果喜马拉雅山所在的高原地区被人为的改变了 , 将会是什么样子 。 本文接下来就会对这个天方夜谭般的提问中 , 从青藏高原入手来进行解答 。
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地区的夏季大气运动热源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人们发现之后 , 不少学者都对青藏高原的加热场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青藏高原热源对天气、气候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 。
首先要明白一点 , 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气候本身是和高原山脉是一体的 , 因此 , 任何细微的气候变化都能够从这里展开叙述 。 青藏高原的第一大作用就是它的动力作用 。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就在4000米 , 它本身就如同一堵高墙 , 因此挡住了西风的行经路线 。 原本由西向东流动的空气就会因阻挡堆积在高原西侧 , 或者经由热力作用绕过或者爬升过高原地区 。
而这种阻挡作用同时也会使得西风带的气流堆积在中纬度地区 , 由此形成一个大的迎风面大气堆积 , 于是背面就因缺少风流而成为弱风区 。
气流在活动过程中 , 进入高原地带 , 气流便被迫上升爬越而过 , 气流在迎风面得到气旋加强 。 这种强度变化随着反气旋在山脊的不断爬升 , 会变得越来越弱 , 于是较高海拔的气旋会比低海拔的气旋更弱 。
高原地区的气流活动在南北两边形成两种西风急流 , 北部高压 , 南部低压 。 北半球西风气流爬升更大地形时 , 会在迎风面分支 , 并在背风面开始汇合 。 因此高原的北面和南面会产生一个地形脊和地形槽 。
那这和炸开喜马拉雅山有什么关系呢?别急 , 我们接着往下看 。
在天气尺度方面 , 青藏高原从宏观尺度上影响了我国整个天气系统 。 高原地区的高海拔挡住了北方冷空气的入侵 , 这时地面冷高压南下 , 因此高原南部的南亚地区在冬季的温度要比同纬度的东亚地区更高 。
因此 , 冬季中的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不充足 , 降雪覆盖面积广 , 以及辐射冷却快导致降温速度快 , 构成低温高压的环境 。 低温高压和蒙古高压的共同作用加强了冬季风 , 于是我国东部的南北温差会增大 。 同时 , 积雪的变化还有一个冷源作用 , 使得冬季大陆冷高压加厚 。
进入夏季后 , 青藏高原由于受到太阳辐射作用 , 整体处于一个升温的状态 。 高原上空大气的水平温度梯度在北侧增大 , 由于高原热力作用改变了梯度方向 , 原本南侧的西风急流消失 , 随即被东风急流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