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丹阳准备耕地 。 (陈朝霞摄)
阳春三月 , 在海曙区洞桥镇蕙江村的一片麦田中 , 一位年轻女子站在田埂边 , 在阳光下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 , 对着青青麦苗施肥 , 不一会儿便满头大汗 。
这位女子是30岁的蕙江村大学生樊丹阳 , 海曙禾茂家庭农场的负责人 , 掌管着农场承包的880多亩农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樊丹阳从浙江海洋学院生物专业大专毕业后 , 又自考获得了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文凭 。 她曾做过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师、社工 。 成为一名职业农民 , 连她自己都没想到 。
“作为土生土长的蕙江村村民 , 我从小看着父亲在田间摸爬滚打 , 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农二代’ 。 ”樊丹阳回忆 , 2019年3月她生孩子在家休息 , 年底准备重返工作岗位 , 正巧家里买了台无人机 , 在物色操控人选 , “当时父亲多次劝说 , 让我试试看 , 并以丰厚报酬‘利诱’ 。 ”
就这样 , 2020年年初 , 樊丹阳参加了无人机操控培训班 , 考出了驾驶证 , 后在自家农场上岗了 。 “其实我胆子挺小的 , 对机械类的东西望而生畏 , 但是既然决定尝试 , 就硬着头皮上了 。 ”樊丹阳说 , 作为镇里的“种粮大户” , 农场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 她从零开始学习田间无人机操控整个流程 , 播种、封草、施肥、杀菌、除虫……每个环节亲自上阵 , 不断尝试、总结经验 , “这是个技术活 , 必须准确估计飞行范围 , 只有飞得低、飞得稳 , 才能避开空中的电线 , 并将风速、风向的影响降到最低 , 确保农资精准播撒在目标田间 。 ”
其间 , 有失败和无奈的经历 。 “最初为小麦施肥时 , 由于操作不当 , 竟引起小麦倒伏 。 ”樊丹阳说 , 在农场作业时 , 无人机一飞就是一天 , 而田间上厕所不便 , 为此她往往需要忍住口渴 , 一天不喝水 , 有次视线太专注于机器 , 脚下踩空受了伤 , 只好回家休养 。
樊丹阳深知田间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 因此她不断向专家和经验丰富者讨教 , 还上网找资料 , 如饥似渴地学习 。 两年来 , 樊丹阳从一个农业“门外汉”成为农场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 , 不仅掌握了无人机、拖拉机、插秧机、开沟机、收割机等各种农机的使用 , 而且对农药、肥料配比等田间管理也了如指掌 , “小时候种粮全靠人工 , 如今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管理 , 农场的800多亩土地只需两三个人管理 , 农民也从体力活向脑力活转变了” 。
【海曙洞桥这位“90后”女大学生成“种粮大户”】对于自己成为一名“职业农民” , 开朗的樊丹阳乐在其中 。 “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粮食生产 , 在政策上支持 , 在资金上补贴 , 而且有了各种新式农机助力 , 农民在田间工作效率越来越高 , 这一职业很有奔头 。 ”樊丹阳说 , 在她的动员下 , 今年3月她的丈夫也辞了职 , 准备在广阔的田间大干一场 。
“我打算把农场打造成为一个以稻田为主题的集粮食种植、景观营造、游学体验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 ”樊丹阳介绍 , 她将在农场沿鄞江堤岸分布的农田旁 , 种植连片的波斯菊等花卉 , 营造赏心悦目的田间美景 , 吸引游客来参观游玩、年轻人来举行稻田婚礼 , 同时在农场的内河水系中尝试养殖稻田小青龙 , 还将辟出一小块农田 , 与教育部门合作 , 作为学生们的农业实践基地 , 也可以作为家庭亲子认养种植基地 , “通过策划一系列活动和项目 , 让农场既卖粮食 , 又卖风景 , 提高附加值 。 ”
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朱燕君周燕
【来源:中国宁波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 , 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 , 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 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推荐阅读
- 90后长途司机饭馆吃面,顾客吐槽长得太沧桑,网友:同道中人
- 浙江54岁奶奶逆生长宛如90后,皮肤白皙紧致光滑,婆媳出门像姐妹
- 职场百态:90后男子被企业高层的“空头支票”冲昏头脑,结果却真的是打脸
- 便利超市一年净赚20万嫌太少,老板没兴趣开,想直接29万整体转让。网友:“傻子才信”
- 笑翻!广东两姐弟在家打架,90后父母不拉开却在喊一旁“加油”
- 90后小伙花140万买50米船结婚:船就是家,家就是船
- 90后女生自爆做5年保姆,照片曝光被群嘲:果然,钱比脸更重要!
- 90后海归女孩成资深保姆,干了五年月薪15000元,扬言:不结婚
- 建水90后小伙让“过时”玩意儿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