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50年内 , 地球与近地轨道之间航行的新型航天运载器将问世 , 将相继建成太空站 , 利用太空资源的新型企业将大量涌现;可向地球传送电能的太阳能发电卫星也将建成;人类将在月球、火星上居住;建立太空的工厂、矿业、旅游和农业 。 开发太空资源的前景不仅是人类的向往 , 而且也是人类利用太空为自身服务的必然趋势 。 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家园 , 同时人类也共同拥有一片蓝天 。 太空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 历史正推动人类去探索和开发这一辽阔的疆域 。 谁有能力开发利用它 , 谁就将受益 。 在这片没有国界的舞台上 , 人类必将演出一场开发利用太空的壮丽歌剧 。
太空时代 , 空间化趋势将势不可挡地改变生活 , 从一个点开始拓展到一条线 , 从一条线到一个面 , 从一个面再连上一个面 , 终究形成一个立体的整体 , 一个多维度的人类认知革新 。 不仅我们社会的经济、军事、政治、文化、教育、科研在空间化 , 社会生产、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观念也在空间化 , 而且连信息、物质、能量、生态、人工智能都在空间化 。 现在是空间技术使人类社会在地球上实现空间化 , 即向内空间化;未来随着人类逐步移居太空 , 将实现更加名副其实的空间化 , 即向外空间化 。 因此 , 未来社会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空间化社会” 。 ——
什么时候人类能进入太空时代 。 最有发言权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回答是2050年 。 由于目前进入太空的代价太大 , 人在太空中的活动方式和时间 , 还十分有限 。 从目前航天运输系统、太空站和太空资源的开发程度来看 , 至少要花50年的时间 。 人类社会对太空的需求 , 取决于当地球资源日趋枯竭时 , 对开发太空资源的迫切性 , 以及人类对太空的求知欲望 。 人类对太空的大规模开发 , 也取决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实力、制度结构的进步和全人类的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和普及 。 特别是针对航天科技的高风险性 , 必须建立一种前后连贯的科学决策机制 。 也许引入一种合理的国际合作机制 , 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 太空时代的航天技术将是一种综合能力 , 在未来人类的计算机技术将从现在的超大型集成电路 , 迈向生物、量子、纳米计算机时代 , 通讯手段从数字模拟迈向量子通讯时代 , 民用技术新能源技术唱响主角 , 在航天科技方面人类不仅可以长时间天空旅行、甚至勘探矿产、移民 , 飞船的动力由大推力火箭迈向以核、量子、高能离子、反物质动力为引擎的飞船 。 综合航天技术本身取得重大突破所需的时间、经费和社会其他因素的种种制约 , 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 还需要50年时间的推断是大致可信的 。
当前 , 正如人类不同区域的文明进程不一致一样 , 50年有可能只是人类普遍进入太空时代的时间节点 , 其实只需要二三十年 , 少数几个国家的人就能进入火星了 , 可能美国人会是第一个上火星的国家 。 希望中国也能成为最先唱响太空歌剧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 但目前可以看到 , 美国宇航局(NASA)正在引领着太空争霸 。 人类梦想了几十年的火星旅行即将启动 , 十年后有望成为现实 。 许多研究与理论都将火星当成一个可行的殖民地 , 它的表面状况与水份的来源使得火星成为太阳系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 因为火星的环境与改造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可能性 , 火星被许多科学家(其中也包括史蒂芬?霍金)认为是一个殖民的理想行星 。 2004年 , 布什总统宣布 , 载人登陆火星将是美国太空计划的新方向 , 有一批去了就不会再返回地球的先驱开发者 , 会首先登陆火星 , 目前 , 建造火星殖民地所需的各类装备集装箱 , 正在源源不断地运向火星 。 太空殖民者设想用600年时间将火星改造成地球 。
其实 , 之所以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孕育有生命的地方 , 只是因为我们的视野狭隘、技术有限 , 茫茫宇宙中有多少适合生命繁衍的星球 。 然而 , 如果不能进行超空间传送 , 人类只能永远龟缩在地月之间 。 宇宙的起源是什么?宇宙的命运是什么?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又是什么?宇宙究竟是几维的?人类还有多少仰望星空的无知喟叹……
现在为止 , 人类还没有在宇宙中发现任何地外生命存在的迹象 。 乐观者通过理论推算认为仅银河系中的“地球兄弟”就可能有好几十亿个 , 它们的大小和温度都适宜 , 其中很多也许有生命 。 悲观者则认为 , 地球生命形成需要的巧合条件太多、太精妙了 , 也许在宇宙中就发生过这么一次 。 人类在幻想中构建了辉煌的外星文明 , 想象力扩展到了其他的宇宙 , 但在现实中 , 寻找外星生命最大的成绩还只是“火星上曾经有液态水”这种级别的 , 连是否有过微生物都不确定 。 至于地球以外发现的有机物 , 也只是甲烷之类 , 完全可以由非生命过程发生 。 就目前的证据而言 , 生命只在我们这颗行星上存在 , 只进化出来过一次 , 都使用同一套化学机制——真的是寂寞如雪啊 。 宇宙中固然可能存在与地球生命完全不同的生命形式 , 但从与我们相似的角度找起 , 是非常自然的 。 我们认为 , 环境与地球越相似的行星 , 就越有可能孕育生命 , 而在人类已经发现的几千颗太阳系外候选行星中 , 大多数并不符合以上条件 , 开普勒452b这样的已经足够令科学家激动了 , 他们觉得这已经跟地球很像 , 可以提供很多有意思的研究线索 , 帮助更好地判断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宜居行星 。 要体会科学家的激动 , 我们有时要让想象力放慢脚步 , 等一等现实 。
推荐阅读
- 巨大的陨石可能撞击过火星海洋,引发了高达 120 米的海啸波
- 好奇号在火星上拍到“七彩祥云”
- 人类终将会移民火星,这种方法可以让冰冷的火星温暖起来!
- 玩笑开得可真大!这位宇航员被固定到空中,很可能会死掉!
- 麦克风能听到火星的声音吗?
- (地理知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 恐龙是怎么被发现的?
- 神舟十三号返回倒计时,神十四与神十五陆续发射,6人将同时在轨
- 外国人用中国太空空间站要付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