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瞭望 | 算法服务要向善不跑偏

未来 , 随着算法对智慧出行领域更加深入的渗透 , 对算法的监管仍需与时俱进、不断加强 , 这样才能确保算法不跑偏
文 | 南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 自3月1日起施行 。 该规定对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活动 ,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依托这一规定的监管威慑力 , 与出行安全密切相关的算法服务也有望得到规范 , 正本清源 。
与出行安全密切相关的算法服务 , 主要包括利用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等 , 如该规定第二十条有所涉及 。
众所周知 , 长期以来 , 一些外卖平台利用算法考核骑手提供调度服务时 , 无所不用其极 , 利用平台掌握的“算法霸权”制定严苛的考核指标 , 为节约时间骑手们不得不频频违反交规 , 对交通 , 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 由此可见 , 平台作为掌握大数据和算法的一方 , 如果滥用算法考核和数据优势 , 员工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 。 在畸形算法的考核重压下 , 外卖骑手往往超长加班透支健康 , 给社会造成潜在的负担和隐患 。
针对外卖平台骑手大量交通违规违法行为 , 地方交管部门多次约谈相关企业 , 但总体收效甚微 , 根源就在于监管部门没法对有违社会伦理、商业道德、职业道德的畸形算法“动刀子” 。 如今 , 制约算法的利剑出鞘 , 网信、工信、公安、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可以依据职责 , 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 , 筑牢出行算法服务的防火墙 , 对违规企业果断亮剑 , 更好维护公共安全和骑手合法权益 。
值得关注的是 , 出行导航类算法服务也应对照新规相关要求 , 认真排查算法服务中的安全隐患 。 例如 , 有的手机导航软件为了搜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信息 , 频繁要求车主在行驶中“自愿上报”相关路况 , 或开通手机导航软件附带的即时群聊天功能用于信息交互等 。 导航软件的这些智能互动功能 , 很容易造成驾驶员分心驾驶甚至“盲驾” 。 当汽车以时速60公里行驶时 , 1秒钟就能跑16.7米 , 此时将视线集中在手机小屏窗口上参与任何“互动” , 都是十分危险的 。
目前智能手机导航软件的导航路线算法推荐往往依赖驾驶员事先圈定优先规则 , 例如“躲避拥堵优先、高速优先、不走高速、少收费、大路优先、速度最快、智能推荐”等 , 其实安全优先才是最佳算法 。 随着智能城市建设和车联网技术的发展 , 手机智能导航软件将承担越来越大的出行安全责任 , 掌握大数据的平台方如何将安全优先的算法内核落实到位至关重要 。 如果导航算法执迷于推荐节省1分钟的路线或节省5元过路费的路线以及占用司机1秒钟的互动 , 很有可能南辕北辙 。
涉及出行安全的算法服务还有自动驾驶算法 。 最近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 , 自动驾驶技术初创公司小马智行已同意召回其自动驾驶系统软件的部分版本 。 去年10月 , 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加州曾发生一起事故 。 未来 , 随着国内自动驾驶车辆路测里程快速增长 , 相关部门也要盯紧涉及自动驾驶车辆安全的算法服务 。
【信息|瞭望 | 算法服务要向善不跑偏】据公安部统计 , 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 , 其中汽车3.02亿辆 , 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机动车驾驶人达4.81亿人 , 其中汽车驾驶人4.44亿人 。 智能出行时代 , 全球规模最大汽车社会每天将产生海量的出行数据 , 而算法正是一柄海量数据汇聚成的双刃剑 。 管得好 , 能充分发挥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势 , 助力汽车社会平安、平稳、通畅运行;管不好 , 它会成为吞噬公共安全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怪兽 。 未来 , 随着算法对智慧出行领域更加深入的渗透 , 对算法的监管仍需与时俱进、不断加强 , 这样才能确保算法不跑偏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