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司|IPO观察|汇成股份: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超7成,实控人负债超3亿元,“低学历”团队如何保证技术先进性?

随着物联网、5G 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 , 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智能制造等集成电路主要下游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进程加快 。 在此背景下 , 近年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 即将科创板上会的合肥新汇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成股份)究竟成色几何?
收入结构单一、营收依赖前五大客户
持续盈利性存疑
据公开信息显示 , 汇成股份是一家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服务商 , 目前聚焦于显示驱动芯片领域 。 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以前段金凸块制造(GoldBumping)为核心 , 并综合晶圆测试(CP)及后段玻璃覆晶封装(COG)和薄膜覆晶封装(COF)环节 , 形成显示驱动芯片全制程封装测试综合服务能力 , 所封装测试的芯片是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智能穿戴、高清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各类终端产品得以实现画面显示的核心部件 。
财务数据来看 , 汇成股份在报告期内实现了扭亏为盈 , 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94亿元、6.19亿元、7.96亿 , 同期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64亿元、-400.5万元、1.40亿元 。 但值得关注的是 , 汇成股份从2018年至2020年已连续三年亏损 , 业绩波动较大 。 公司对此回应 , 主要系公司处于持续的客户验证及产品导入阶段 , 销售收入不能覆盖同期发生的成本及研发支出 , 长期资产折旧与摊销金额等成本较高所致 。
据作者了解到 , 自成立以来 , 汇成股份一直专注于显示驱动芯片领域 , 尚未开展其他领域业务 。 报告期内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均来源于显示驱动芯片的封装测试服务 , 报告期内占营业收入比例均超过九成 , 收入来源结构较为单一 。
图源:汇成股份招股书
市场人士分析 , 企业若收入来源较为单一 , 极易受到市场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双重冲击 , 同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变差 , 给企业发展和其盈利稳定性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 专家建议 , “可以通过尝试多元化的经营策略 , 来减少未来发展中的风险 。 ”
除了单一的收入来源结构 , 影响汇成股份持续盈利能力的还有其营收主要依赖大客户的情况 。 随着主要客户的订单持续放量 , 汇成股份也存在着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 报告期内 , 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38%、76.21%和73.48% 。 公司客户主要有联咏科技、奇景光电、瑞鼎科技、天钰科技等9家 。 公司客户主要有联咏科技、奇景光电、瑞鼎科技、天钰科技等9家 。 报告期内 , 公司客户集中度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
汇成股份也在招股书中坦言 , 如果未来发行人的主要客户生产经营出现问题 , 导致其向发行人下达的订单数量下降 , 或发行人无法持续深化与现有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与合作规模、无法有效开拓新的客户资源 , 将可能对发行人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
此外 , 作者还注意到 , 报告期内汇成股份还存在毛利率波动大的情况 。 汇成股份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91%、19.41%、29.62% , 波动较为明显 。 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明显低于同行业毛利率水平 , 2020年和2021年1-6月虽有所提升但仍低于中国大陆同行均值 。 公司表示 , 毛利率快速上涨 , 主要是因为国家政策扶持;产量提升产生规模效应 , 单位固定成本下降;筹划人员优化 , 降低单位人力成本;重视研发 , 降低生产成本 。 汇成股份也称 , 其未来毛利率增长存在不可持续的风险 。
该公司|IPO观察|汇成股份: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超7成,实控人负债超3亿元,“低学历”团队如何保证技术先进性?
文章图片

图源:汇成股份招股书
实控人负债累累金额超3亿
遭上交所发函问询
据招股书显示 , 汇成股份的实控人为郑瑞俊和杨会 , 两人系夫妻关系且合计控制汇成股份38.78%的表决权 。 需要关注的是 , 2022年3月披露的上会稿显示 , 截至签署日 , 郑瑞俊仍存在多项未到期的大额负债 , 借款本金超过3亿元 , 负债到期时间为2025年1月至2026年9月不等 。
截至2021年年末 , 郑瑞俊欠款主要为三起 , 一是欠黄明端借款本金4996.96万元、二是欠童富借款本金2378.67万元、三是欠张兆文借款本金2.3亿元 , 三起合计借款本金3.04亿元 。
可以发现 , 借款方均为自然人且部分为发行人股东 , 并且借款利率较低、无担保措施等情况 。 借款方与实控人之间是否存在股份代持、利益输送及潜在利益安排存疑 。
对此 , 上交所曾下发问询函 , 对其是否存在未能按时足额清偿、股份被采取措施进而影响控制权稳定的潜在风险进行询问 , 汇成股份在问询回复函中表示 , 除持有公司股份外 , 实控人可用于清偿负债的资产价值已覆盖其对外负债 , 具备相对充足的还款资金来源 。
汇成股份在问询回复函中列举了6项实控人资产 , 分别是郑瑞俊直接及间接持有天虹科技15.04%股权;杨会持有邦盛聚泽586.9万元出资份额;杨会持有邦盛聚沣3000万元出资份额;郑瑞俊持有瑞成建筑80%股权;郑瑞俊持有位于上海等地的别墅等不动产;杨会持有超过1000万元银行理财产品 。
其中提到的天虹科技股份 , 汇成股份在问询回复函中表示 , 天虹科技正在实施中国台湾证券交易市场上市计划 , 若未来成功上市 , 郑瑞俊所持股权将大幅增值 , 可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变现 , 并作为主要还款来源 。
不过 , 关于天虹科技的财务数据 , 汇成股份并没有在上会稿和问询回复函中披露 。
股权变动频繁
IPO前数家机构突击入股
作者翻阅汇成股份的招股说明书和天眼查时发现 , 公司在报告期内股权变动非常频繁 , 最值得注意的是 , 几大股东之间关系似乎错综复杂 。
材料显示 , 杨绍校为汇成有限创始股东嘉兴高和的实际控制人 , 嘉兴高和曾于2020年1月向杨会转让部分股权以收回投资 , 转让价格为3元/注册资本 。
2020年12月 , 杨绍校与语音基金签署可转债转让协议 , 约定语音基金将其对汇成有限2,000万元可转股债权及对应的转股权利转让给杨绍校 , 转让价格为2,000万元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 , 对应转股价格为3元/注册资本 。
发行人股东扬州耕天下股权受让转让更为频繁 。 2020年3月至9月间 , 扬州耕天下进行了多次汇成股份的受让和转让 , 且交易价格存在较大差异(3元至5元/注册资本不等) 。 那么扬州耕天下增资及股权转让较为频繁的原因是什么?交易定价依据及前后存在较大差异又是否有合理性?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2020年5月 , 黄俏瑜、林瑞琪夫妇有意通过其控制的扬州耕天下受让金海科贷持有的汇成有限全部股权系经郑瑞俊介绍 。 据悉 , 杨绍校与发行人均参与江苏汇成设立初期 。 由此 , 杨绍校与发行人实际控制人之间是否具有关联关系或《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的一致行动关系 , 又是否存在潜在利益安排呢?
此外 , 作者还注意到 , 在汇成股份IPO前夕仍有18家机构“上车” , 纷纷突击入股 , 试图分享其上市盛宴 。 数家机构赶在汇成股份之前入股 , 似乎是极为看好该公司 , 但市场人士表示 , 此举更像是对公司的财务投资 , 借此分一杯羹 。 由此看来 , 机构突击入股对于汇成股份来说有利有弊 。
核心技术来源遭质疑
研发人员专科以下学历占比近50%
据招股书显示 , 汇成股份的核心技术人员共4名 , 包括林文浩、钟玉玄、许原诚和陈汉宗 , 四人均系中国台湾籍 , 且均曾在颀邦科技下属子公司任职 , 颀邦科技为市场第一大显示驱动芯片封测企业;江苏汇成于2016年7月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
2011年成立时江苏汇成具体技术研发、生产经营等事项由中国台湾籍管理团队负责 。 汇成股份依托江苏汇成前期资源迅速发展 。
上交所下发的问询函中 , 要求公司说明核心技术的来源和形成发展过程 , 核心技术人员是否存在违反原任职单位关于竞业禁止、保密协议约定的情形 , 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是否涉及其原任职单位的技术成果 , 是否存在纠纷及潜在诉讼风险 。 汇成股份回应否认上述情况存在 。
而汇成股份作为一个即将科创板上市的公司 , 其研发情况也会备受市场关注 。 招股书显示 , 2019年至2021年1-6月 ,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1.52%、7.62%、7.62% , 均稍低于中国大陆同行业可比公司 。
该公司|IPO观察|汇成股份: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超7成,实控人负债超3亿元,“低学历”团队如何保证技术先进性?
文章图片

图源:汇成股份招股书
令人震惊的是 , 截至2021年汇成股份在职员工共1085名 , 其中专科及以下学历的高达857名 , 占比78.99% 。 而172名研发人员中也有85名专科及以下学历的职工 , 占比近一半 。 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研发人员仅有8人 。 如此一个研发团队 , 如何能保证该公司的技术先进性?
图源:汇成股份招股书
作者曾就以上问题致电并以邮件形式发函至汇成股份公司方 , 在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
【该公司|IPO观察|汇成股份: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超7成,实控人负债超3亿元,“低学历”团队如何保证技术先进性?】【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 , 点击下载和讯财经APP , 1500万理财高手都在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