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三颗系外行星,可能不是行星,而是小恒星


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三颗系外行星,可能不是行星,而是小恒星


文章图片


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三颗系外行星,可能不是行星,而是小恒星


文章图片


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三颗系外行星,可能不是行星,而是小恒星


文章图片



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生 Prajwal Niraula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 , 描述了美国宇航局太空望远镜开普勒发现的三颗系外行星 , 并发表的研究结果 。 研究成果表明它可能不是行星 , 而是小恒星 。
根据NASA的系外行星档案 , 截至2022年3月17日 , 已经确认的系外行星有4940颗 , 由NASA的系外行星探测卫星“TESS”检测到并等待确认的系外行星候选者有5459颗 。 这次被指出不是系外行星的可能性 , 相当于已确认系外行星中约0.06个百分点 。 防止实际上不是系外行星的天体被包含在列表中 , 是为了使系外行星的统计调查更加准确而受到重视的 。
在已知的近5000颗系外行星中 , 可能有3颗的尺寸被估计过小
研究小组指出不可能是系外行星的有“开普勒854b”、“开普勒840b”和“开普勒699b”3个 。 2016年报告发现时 , 这3个天体的直径被推测为约木星的1.2 ~ 1.5倍 。
但是 , Niraula等人利用之后获得的新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 , 结果表明这3个天体的直径都在木星直径的2 ~ 4倍范围内 。 Niraula说:“几乎所有的系外行星的尺寸都和木星差不多或更小 , 到达其两倍已经很可疑了 。 ”
研究小组还成功地推算出了3个天体中开普勒854b的质量 。 计算出其值约为木星的102倍(约太阳质量的1%) , 研究小组指出开普勒854b可能是低质量恒星(晚期矮星) 。 另外 , 虽然在此次研究中没有判断出“不是系外行星” , 但作为有这种可能性的物体 , “开普勒747b”的名字也被提到 。
【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三颗系外行星,可能不是行星,而是小恒星】
在3个天体的推测直径被上调的此次研究中 , 改善后的恒星测定值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于2009年3月发射升空 , 一直运行到2018年10月 , 使用一种被称为“凌日法”的方法探测到了大量系外行星 。 凌日法是指系外行星在恒星(主星)前发生“凌日(transit)”时 , 以主星亮度的细微变化为基础 , 间接检测系外行星的方法 。
通过多次观测反复发生的凌日现象 ,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凌日的周期得知系外行星的公转周期 。 另外 , 根据凌日时主星的光度曲线(表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天体光度的曲线) , 可以得到系外行星的直径和大气的有无等信息 。

凌日法取得正确的光变曲线很重要 , 但是作为主星的恒星本身的测定值也很重要 。 凌日法检测到的系外行星的直径是根据与恒星直径的比率(根据光变曲线计算)推算出来的 。 也就是说 , 如果恒星的直径是不正确的值 , 估计出来的系外行星的直径也会是不正确的值 。
此次 , 研究小组为了重新分析开普勒的观测数据 , 利用了欧洲航天局(ESA)的太空望远镜“盖亚”对恒星的测量值 。 2013年12月发射的盖亚是专门用于调查天体位置和运动的位置天文学的太空望远镜 , 在日地重力平衡的拉格朗日点之一“L2”周边持续进行观测 。

盖亚的观测数据首次公开是在2016年9月 。 前面提到的3个天体是在那之前被发现的 , 以当时得到的恒星测定值为基础计算出的尺寸是合理的 。 这次Niraula等人利用盖亚改善后的恒星直径值进行了分析 , 其结果 , 如上所述 , 作为行星来说 , 它的尺寸太大了 。
另外 , 即使是由两颗恒星组成的联星 , 从地球上看 , 如果伴星的公转轨道是从主星的前面穿过或者绕到主星的后面的话 , 联星的亮度也会周期性地变化 。 这样的双星被称为“食双星” , 作为变星被分类为“食变星” 。
Niraula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寻找“被认为是系外行星的恒星” , 他们原本是在寻找被潮汐力扭曲的恒星 。 据说此次研究的契机是 , 在调查开普勒检测到的天体目录时 , 他意识到开普勒854b可能不是行星 。

“假设有两个相互接近的天体 。 由于重力作用 , 一个天体呈卵形或椭圆形形状扭曲 , 可以知道另一个天体有多重 。 两个天体都是恒星 , 还是拥有行星的单个恒星 , 可以根据潮汐力来判断 。 ”(Niraula)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