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王亚平用水造“桥”,“太空授课”有多难?( 二 )


【“天宫课堂”第二课:王亚平用水造“桥”,“太空授课”有多难?】
这些中继星一般都是在距离地面大约3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飞行 , 可以有效覆盖大面积的区域 , 实现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测控和数据传输 。 理论上来说 , 1颗中继星就能够覆盖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地球 , 也就是说 , 只要3颗中继星实现组网就能够覆盖整个地球 。 可以看得出 , 中继星的覆盖面之广、效率之高 , 是地面测控站和海上测量船没法比拟的 。

中继星的工作原理大致是这样 , 飞船的信号可以传给这些中继星然后再转发给地面 , 同样的 , 从地面发出的信号也可以通过中继星来转发给飞船 。 所以 , 即使飞船已经飞离我们的上空甚至已经飞到地球的背面 , 通过中继星我们还是可以与这些飞船实现接近实时的双向交流 , 让太空直播授课成为了现实 。 如果没有中继星 , 仅仅依靠地面测控站和海上测量船就可能会存在大范围的盲区 , 飞船在这些盲区飞行时我们就没法实现实时、无间断太空授课了 。 例如 , 我们的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在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时 , 我国境内的测控站有效保持通信的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 , 当飞到地球的背面以后是没法有效通讯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