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旅行途中用相机刻录时光、行摄乡土、看古村镇 , 平凡的生活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 。 欢迎来自各地的朋友在评论区留下你身边有特色的美丽风景 , 黄杨军与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
大音希声 , 大象无形 , 大道至简 , 大雅于凡 。 生活不是想象中的一地鸡毛 , 也不是追索不到的阳春白雪;生活是且走且歌的一场旅行 。 左手携着烟火 , 右手覆着年华 , 从黎明一路走向夕阳 , 因为心底有烟的暖 , 有火的温 , 所以 , 一路前行 , 有方向 , 有底气 , 无所畏惧 。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烟火气 , 有烟火气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 。 形形色色的市场 , 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 而那些传统的市场文化总能引起我们不少人对过往的共鸣 。
客家农村的赴圩 , 就是北方人说的赶集 。 圩是一种临时的集市 , 平时就是普通的街道 , 圩日就是定期开放的农贸集市 。 古代商业不发达 , 农民一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 如果有富余 , 到集市上以物换物 , 换一些自己所缺的生活用品就最好不过了 。 后来又产生了货币 , 交易就更加便利了 。 有头脑有能力的农民 , 还将货物远远地运到外村进行交易 , 换取更高的利润 , 圩市由此而变得兴旺 。
农村的圩市虽然看似不及城市商场那么有序但有的东西一点都不少 , 农村圩市的商品主要有食盐、五粮、三牲六畜 。 土特产、日用品 , 甚至是走私的洋纱、洋布、西药、火水、钨砂等 。 卖药、算命、唱戏、杂耍等江湖上各种人物形形色色 。 生果、小食、糖水、粥摊应有尽有 , 人头涌涌 , 热闹非凡 。 客家地区的乡村圩市不像城里的超市一样日日开门营业 , 农村的圩市是有规律隔天的 , 都是按农历的日子 , 要么是一四七 , 要么是三六九 , 要么是二五八 。 为什么要间错开呢?也许是方便商家流动摆摊吧 。 毕竟古代的加工业不发达 , 交易的大多是农副产品 , 小商贩也不多 , 如果圩日都集中在一起 , 商贩们只能去一个地方 , 市场就不够旺了 , 所以才间错开圩日 。
赣州 , 中国客家文化最浓厚的城市之一 , 位于赣闽粤客家大本营最北端 , 是接受北方汉民南迁的第一站 , 是“客家摇篮” 。 赣州的客家文化底蕴深厚 , 源远流长 , 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 。 中原汉族经西晋五胡乱华、唐末黄巢起义、宋代“靖康之耻”三次南迁 , 并与赣南原居民文化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 客家文化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建筑、饮食、文艺、方言等方面 。 赣州 , 是江西面积最大的城市 , 下辖县市区十八个 , 在这些县市区中许许多多乡镇仍传承延续“赴圩”这一客家民俗文化 。
我国农耕文明渊源流长、博大精深 ,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 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 既要完整保留我国乡村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 又要使之仍能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 能响应社会发展 , 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 我们要不忘初心 , 取其精华让乡村文明流淌在历史的长河 。
【赣州|中国最低调的客家城市,有“客家摇篮”的美誉,传统圩市景象亲切】赣南乡下的圩 , 承载了曾在乡村生活的几代赣南人的记忆 。 赴圩自古由来已久 , 每个地方的圩市代表着当地一种特有的文化 , 人们的生活习惯在圩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 而那看似平凡的生活场景也算是每个地方保留下来的一种习俗传承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 。
中国最低调的客家城市江西省赣州市 , 有“客家摇篮”的美誉 , 传统圩市景象亲切 。 拍植物、拍农村、拍老屋、拍古建筑古村镇这些我们身边亲切的存在 , 生活中的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 。欢迎关注、收藏、转发、留下你的只言片语 。
本文由黄杨军摄影原创 , 感谢关注 , 黄杨军会一直在路上用相机记录熟悉却不平凡的美 , 用文字带你一起涨知识看见更多亲切不平凡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