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 存在着两种幸福观的差异( 二 )
但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 , 认为人的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 , 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 德性是一种可以保存善 , 在事情各方面能带来重大效果的能力 , 而想要追求幸福这一最高善 , 必须就要考察人的完满德性 , 也就是说 , 人的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缺一不可 。
同时 , 人的善是人灵魂的一种活动 , 而理智德性和实践德性分属于人的灵魂 , 若如苏格拉底所说关于最高善的知识 , 只能是通过理性获得的 , 完全忽视人的道德德性 , 那就推翻了他所谓真正的智慧 ,能够使得人们反思自己的灵魂和本性 , 引导人们追求和认识真正的善这一理论 。
他所提到的人所具有的自我意识 , 当人们意识到善 , 便会产生选择向善的意愿的这种能力 , 也与他认为只有理智德性重要的理论相悖 , 亚里士多德看到这一点 , 因此从人的灵魂划分入手 , 理清人的灵魂所包含的两种德性 , 指出人的实现活动 , 在合于人的完满德性的时候 , 才能获得人的最高善 , 理智德性和实践德性二者缺一不可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 亚里士多德在这一方面是进步于苏格拉底的 。
柏拉图遵循苏格拉底的步伐 , 推崇理性摒弃感性 , 单纯强调理智德性的重要性 , 而忽略了道德德性 , 他继续探索苏格拉底所留下的 , “从伦理问题中寻找普遍问题”的线索 , 去继续探讨有关善和美德的问题 , 提出了“理念”论 。
这种理念论将世界划分为两种 , 即物质世界和理念世界 , 理念世界是一种客观独立存在的、非物质的观念世界 , 在柏拉图看来 , 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 , 而理念世界则是真实的 。
人的情感、欲望等低级的东西是无法认识的 , 只有高级的理性才能领会善这一理念 。 而幸福则是至善 , 为了获取幸福 , 人们必须也只能运用智慧和德性 , 同时抛弃一切情感和欲望 。
推荐阅读
- 记得,今天千万不能错过的消息!
- 40亿美金!这家卖头像(.jpg)的公司为什么值这么多钱?
- 美国宇航局的航天器拍摄了木星的卫星木卫一和木卫二的最新照片
- 买二手房风险高,提前做好这3个准备,不然真的会来不及
- 2017年四川一起荒唐不伦恋引发的家庭血案
- 被侵犯后生下的子女,要对加害人支付赡养费吗?
- 情侣吃饭,女生不停地拍照,男友生气转身就走:我们是来吃饭的
- 疫情三年,被偷走的800多天,我顿悟了这五条人生真相
- 90岁老人相亲寻真爱,真爱没寻到,却意外找到自己失散40年的女儿
- 富含缺陷超薄纳米片组装的气凝胶用于锌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