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在第一次训练时坚持了5分钟 , 出现了冒汗和头晕恶心的症状 。 教员提醒她:“一旦出现呕吐现象 , 身体就会产生记忆 , 等再上转椅时就会出现条件反射 , 形成恶性循环 。 ”
转椅训练
刘洋没有退缩 , 正如之前的跑步训练一样 , 她决定用坚定的意志力突破自己的极限 。 为确保自己不会出现抗拒心理 , 她试图用“想象自己正吹着海风 , 欣赏美丽的海景”来转移注意力 。
终于 , 刘洋战胜了曾经的自己 , 经过短时间的调整后 , 完美完成了15分钟的转椅训练 。
刘洋
而接下来的离心机训练才是航天员抗过载能力的重要训练项目 , 当机械臂高速旋转时 , 人的全身犹如巨石压住一般动弹不得 , 甚至连血液都不能正常流向大脑 。
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 , 大脑缺氧几分钟后就会造成“黑视”或者“失明” 。 所以航天员们必须要在训练过程中做各种动作 , 从而确保脑部供血充足 。
离心机训练
刘洋之前是开运输机的 , 压根没接触过离心机训练 。 她她忐忑不安地上机 , 用尽全身力气保持大脑的清醒 。 结束时 , 刘洋说:“感觉像刚跑了几万米一样 , 腿灌了铅似的打颤 。 ”
一次次的训练就是一次次的煎熬 , 直到可以和男航天员一样承受“8个G”的过载训练 。 相当于8个G的重量压在一个人身上 , 同时还要保持头脑清醒 。
在接受航天员训练的两年时间里 , 刘洋的成绩越来越好 , 终于在2012年 , 她被选拔为神舟九号的执飞员 , 主要负责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实验管理 。
刘洋
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毛主席接见首批女飞行员曾说‘要当战斗员 , 而不是表演员’ 。 这成为每个女飞行员的座右铭 , 而我也会尽全力做出贡献 。 ”
但作为刚进入航天大队的“新兵”来说 , 这话可不只是口头说说那么简单 。 刘洋必须尽快追赶上两位搭档14年的训练程度 , 这是考验 , 也是能力的见证 。
为了尽快掌握训练内容 , 刘洋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过 , 她还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和娱乐活动 , 全心全意地扑在了枯燥的学习训练上 。
图源网络
2012年6月18日 , 刘洋、刘旺、景海鹏三人完成了“神九”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 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在为他们加油呐喊 。
神舟九号返回地面打开舱门后 , 满脸笑容的刘洋走了出来 , 她骄傲地说:“我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 , 不仅飞上了天空 , 还成为了离太阳最近的人 。 ”
刘洋出舱
每个孩子都仰望过夜晚的星空 , 许下了长大要成为的目标 , 刘洋也不例外 。 年少的她对浩渺的星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 如今梦想实现 , 不仅圆了她的梦 , 也实现了父母的期盼 。
落地后重拾课本 , 建造美好的生活
1978年 , 刘洋出生在河南郑州市 , 父亲是食品厂的助理工程师 , 母亲则是汽车厂的普通员工 。
刘洋
尽管家庭非常普通 , 但刘洋却是个不寻常的孩子 。 她的脑袋里每天都会冒出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 。
一天 , 刘洋仔细观察了夜晚的天空 , 她问父亲:“天空之外是什么?星星、月亮和太阳都住在哪里啊?”
刘洋
父亲耐心地对她说:“天空之外就是宇宙 , 星星它们就住在那里 。 ”
“哇 , 好漂亮啊!我长大了能去看它们吗?”
父亲看着女儿的眼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 他轻轻地点点头:“只要你努力 , 就能实现你的愿望 。 ”
刘洋
也就是从这时起 , 刘洋坚定了“飞上天空、探索宇宙”的想法 。 在她乘坐返回舱回到地球后 , 父母第一时间打来电话 , 表达了喜悦和以她为傲的心情 。
如今的刘洋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 有人担心她是不是因为长期的宇航员训练和负责的太空环境 , 导致出现了某些身体状况 。
可事实并非如此 , 网上流传的太空环境会对女性身体造成损害的传言也并不完全可信 , 刘洋身体健康 , 回来后就接受了组织上的调息安排 。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返回地球后,为何音讯全无?后来去了哪里?】
刘洋
后来 , 刘洋决定暂时离开宇航员的岗位 , 好好享受和丈夫张华在一起的时间 。 两人自2004年结婚后 , 由于刘洋工作的特殊性 , 始终没有要孩子 。
推荐阅读
- 在太空待了近180天的三人,终于要回家了
- 太空出差三人组开始打包收拾,关于太空船返回舱,你了解多少?
- 关于SCI论文发表的必杀技-TOPSCI拓普思论文编辑
- 天上有颗小行星叫“台湾” 本月最接近地球
- 自杀式空难有什么特征?科学研究历史,避免悲剧重演
- “昕传生物”获近亿元种子轮融资
- 美国计划2040年将人类送上火星,火星真的可以生存吗?
- “天宫”空间站如何处理垃圾?尿液经过处理后,直接就可以喝!
- 美宇航员确定搭俄飞船返航!空间站另外3名美宇航员该怎么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