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反而恰恰说明了返回舱降落的难度 , 要有两万平方公里的“富余量”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 由此 , 我们也可以看出 , 返回舱能不能准确降落在预定地点 , 仅靠人为是控制不了多少变量的 。 前文提到的风雨雷云 , 包括返回舱自身经过大气层后的受损质量以及降落伞的实际打开情况 , 都有可能决定其最终的降落地点 。
但是 ,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 我国已经逐步对预定地点的准确性有了更高的掌握 。 比如在2021年九月 , 神舟12号的实际降落
当然 , 能让神舟12号的着陆工作进展如此顺利的还有一项关键技术因素 , 那就是返回舱上用于导航定位的北斗系统 。
地球向外太空发射了很多航天器 , 除了更受人们关注的载人飞船和宇宙空间站之外 , 那些无人操控的人造卫星对我们的生活其实起着更直接的作用 。
我们平时喜欢躺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电视 , 而电视信号就是来自于宇宙中的卫星 , 它们为我们收集信息并散播至全球各地 。 如果是喜欢足球篮球等体育赛事直播的观众 , 你们能够正常收看比赛所需要的信号技术要求更高 。 而且 , 现在的人们出行一般需要开车或者乘车 , 这时天上的导航卫星就会发挥作用 , 指导我们准确到达目的地 。
而导航卫星系统的作用也不仅仅只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出行 , 对于航天器在大气层内外的连接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
而在我们国家 , 目前最先进发达的导航卫星就是北斗系统 。
它贯穿于每一次航空航天任务的始终 , 尤其是载人任务 , 更不能有半点马虎 。 从神舟13号飞船在酒泉发射入天空的那一刻 , 北斗系统就开始了它的工作 , 时时刻刻向地面汇报着火箭和飞船在大气层内外的位置 。 这里要重点说明一下 , 虽然我们看到电视直播中的地面控制室里收集着很多各种各样的数据 , 但是北斗系统只提供实时位置 。
当然 ,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事” , 即便北斗系统在航天工作中的任务单一 , 航天器在天上每一秒钟的位移 , 它都可以做到万无一失并且及时地传送给地面 。
而随着飞船返回舱回到大气层里 , 北斗系统的作用就变得尤为重要 。 地面工作人员除了要通过舱内摄像头实时观察航天员们的身体状况 , 还必须准确了解返回舱到达什么位置 , 并据此进一步做出操作指示 ,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返回舱降落伞的打开时机 。
在降落伞成功打开后 , 着陆速度会变慢 , 这时对北斗系统的使用将会进入一个短暂的休息阶段 。 因为只要前面的操作没有问题 , 如果遇不上非常极端的天气条件 , 那么返回舱就会以不大的误差落入预定
当然 , 即便返回舱没有落在预定地点或者偏差较大 , 此时的北斗系统的作用就会相当于飞机的黑匣子 , 源源不断地向外界发送返回舱所在的位置信号 , 直到被搜寻人员找到 。
而即便此时没有北斗系统 , 通过其它卫星的镜头直播信号或者航天员在舱内对外的呼叫信息 , 也可以基本上确定返回舱的具体着陆点 。 只不过 , 如果北斗系统继续发挥作用 , 得到的位置坐标数据会更为精确 , 搜寻的效率也会更高 。
我们有信心送航天英雄们进入太空工作、进行研究实验、搜集珍贵资料 , 更要有信心在东风着陆场迎接他们的凯旋 。
【神舟13号计划4月中旬返回!东风着陆场2万km2,如何找到航天员?】宋代苏东坡有词写道: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 如此浩瀚无垠的天际 , 值得人类文明孜孜不倦地探索与求知 。 这其中 , 固然需要具备一往无前的勇气 , 更要做好后勤保障 , 让每一个敢于追寻星光的人 , 还有一个温暖安全的归宿 。
推荐阅读
- 生病了?吃药、治疗前先要查你的DNA
- 铁陨石内部花纹形成的秘密:冷却速度极慢,需要2000万年至2亿年
- 太空出差三人组开始打包收拾,关于太空船返回舱,你了解多少?
- 大象的肉产量是猪的10倍,为什么我们不养大象来吃,反而吃猪呢?
- 宇航员返回着陆后,为何要坐椅子?失重环境给宇航员带来了什么?
- 美军又搞“人体实验”!对大脑进行电刺激,让士兵变成“超人”
- 百年前,西伯利亚上空发生神秘大爆炸,真凶恐再次回归
- 恐龙灭亡时发生了何事?墨西哥深海岩石样本揭示了一场可怕的毁灭
- 40吨“宇宙飞船”在青海坠毁?颇具研究价值,美欧国家要求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