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与重点

旅游业|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与重点

文章图片

旅游业|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与重点

文章图片


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依托于一定的行政区域 , 发展旅游业优势产业 , 通过区域资源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 实现以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旅游发展形式 。
从政策背景来看 , 我国早在2015年就有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 到2017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发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 , 为我国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
在此政策背景之下 , 各省市县都积极印发相关文件 , 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 截止2020年12月 , 我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已经达168个 , 四川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达47家 。
从市场背景来看 , 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有五大必要性 。 一是我国旅游需求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的需要;二是在旅游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由团队游向散客游转型发展的需要;三是我国旅游市场供给体系由产品经济向平台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 , 游工业城市向旅游休闲转向的需要;五是在旅游快速发展之下由景区向旅游目的地转型发展的需要 。
总的来说 , 发展全域旅游 , 既是在顶层政策推动下旅游业的转型发展之需 , 也是旅游业面临市场挑战之后积极寻求变革的重要手段 。 下面将从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申报条件、创建流程、检查重点谈谈如何进行创建 。

一、申报条件1、政策机制
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的 , 成立党政统筹的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或类似机构 , 并成立创建办公室;党政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高质量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 制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 明确创建工作进度和部门任务分工;财政预算中单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深度贫困地区不低于500万元) 。
2、供给体系
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等吸引物不少于5类 , 其中至少具有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或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
3、融合发展
文化、工业、农业、交通、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为基础功能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达到3类 。 其中省级及以上工业、农业、体育、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学、康养等旅游示范基地不少于1类 。
4、公共服务
区域内有公共服务体系健全 , 需具备厕所、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平台、安全救援、自驾游、自助游等设施 。
5、市场秩序
整合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 , 承担旅游市场执法职责 。 线上线下投诉处理渠道畅通(有网络、热线电话等投诉举报手段 , 游客集中区均设有旅游投诉点) 。 近一年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级别旅游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生态环境、文化旅游资源等破坏事件;被上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处理 , 或严重损坏旅游者权益 , 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其他事件 。
6、品牌影响
实施全域旅游整体营销 , 建立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营销联动机制 , 有效运用网络营销、公众营销、节庆营销等多种方式进行品牌营销 , 利用多种新媒体方式进行创新性的品牌营销 , 目的地品牌形象清晰 , 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 。 上年度县域旅游接待游客不低于300万人次(深度贫困地区不低于150万人次) 。
7、补充内容
(1)无重大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近三年不能发生重大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
(2)无重大市场秩序问题:近三年不能发生重大旅游投诉、旅游负面舆情、旅游市场失信等市场秩序问题 。
(3)无重大生态环境破坏:近三年不能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
(4)旅游厕所:“厕所革命”达标 。
(5)厕位比例:主要游客集中场所已建的A级、AA级旅游厕所男女厕位至少有8个以上比例达到1:2或2:3 。
(6)临街厕所:游客集中场所对外服务临街单位厕所至少有3处免费向游客开放 。
(7)数据应用:在景区监测、预警、疏导、旅游交通精准信息服务等方面至少有2项突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