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其中有何含义?有道理吗


古话说:“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其中有何含义?有道理吗


文章图片


古话说:“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其中有何含义?有道理吗


文章图片


古话说:“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其中有何含义?有道理吗


文章图片


清明节慢慢近了 , 分散在各地的子孙不约而同地踏上了归家的列车 , 开始准备祭祖扫墓事宜 。 清明节本是后辈们缅怀先祖、表达追忆的传统节日 , 然而北京的小胡却因清明回家祭祖而经历了一场糟心事 。
小胡是胡家的小女儿 , 从小由奶奶抚养长大 , 与老人家感情很深厚 。 前几年奶奶去世后 , 小胡非常伤心 , 幸好在男友的陪伴下 , 小胡渐渐走了出来 。 去年 , 小胡和男友成婚 , 小日子过得很是美满 。
眼见着清明接近 , 新婚第一年的她准备带着丈夫回家扫墓 , 也让敬爱的奶奶“见见”这位孙女婿 。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 小胡才刚刚和母亲提出这个想法 , 就遭到了家中老一辈人的激烈反对 。

母亲不仅不愿意让女婿回家祭祖 , 甚至都不让小胡回老家!
这是为什么呢?小胡百思不得其解 , 在接连追问下 , 母亲缓缓说出了一句话:
“女婿莫上坟 , 上坟辱先人”
一、传统思想
中华上下五千年 , 有许多老旧思想传承千古 , 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 许多老一辈一股脑地奉行“传统” , 却忘了时代在变化、思想在变化 , 一些“传统”已经不再适用、甚至应该摈弃 。
正所谓“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对待传统文化也应如此 , 我们应该判断它是否适应现代社会 , 理智地分析利弊、合理传承 。

例如“女婿莫上坟 , 上坟辱先人”这句话 , 字面上可以轻易解读为:女婿不能给先祖们上坟 , 这是一种侮辱先祖们的行为?
而字面背后的意思 , 是表达的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和歧视 。
与这句话带有同样色彩的还有“养儿防老”、“嫁出去的女儿 , 泼出去的水”等等 。 从古至今 , 女性在社会、家族、生活中 , 都处于低下的地位 。
比如 , 中国以孝治天下 , 孝敬长辈本不分男女老少 , 然而女性做为家族的一份子 , 却不能参与任何有关“孝”的传统节日 , 如元宵节、清明节等 。

二、重男轻女
之所以会存在这种老旧思想 , 是因为在古人心中 , 男性是传宗接代的香火 , 也是传承家族的希望 。 而女性总归是会嫁出去的 , 是同姓的“异家人” 。 因此 , 连带着女婿也不被允许回家上坟 。
在一些落后地区 , 甚至女婿回家上坟是要被邻里嘲笑的 , 他们会认为这是家族落没了、外家压娘家风头 。
然而 , “女婿莫上坟 , 上坟辱先人”这种习俗真的应该被继续传承吗?

对于传统习俗 , 不能偏听一家之言 , 而应该广纳而择优 。 在清朝时 , 其实女婿是可以上坟的 , 甚至当时流传着一句俗语:一个女婿、半个儿子 。
因此 , 不由分说地杜绝女婿上坟祭祖是不可取的 , 女儿和娘家是一家人、女儿和女婿也是一家人 , 女婿为家中先祖扫墓祭拜、供奉瓜果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
小胡耐心将道理和母亲仔细说来 , 经过两人推心置腹 , 母亲最终还是改变了旧思想 , 接受女儿女婿清明回家扫墓 。

三、男尊女卑
而除了“女婿莫上坟 , 上坟辱先人” , 生活中还存在许多男尊女卑的旧思想 。
比如在古代 , 女性需要遵从“三从四德” , 三从是指妇女未出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 这些条条框框约束着那个年代女性的一举一动 , 尤其是“三从” , 将女性牢牢地束缚在男性身边 , 一生都无法摆脱他们的掌控 。
在那个封建年代 , 对女性的苛刻是时人难以想象的 , 而对男性的优待则有目共睹 。
古时候要求女性从一而终 , 甚至鼓吹寡妇、守节的行为 , 但对男性却有着三妻四妾、娥皇女英的优待 。 甚至当丈夫纳妾、出轨之时 , 女性不仅不能拒绝吃醋 , 甚至要和第三者平和相处 , 否则会被夫家批判为善妒 , 这是犯了七出之错、是会被休弃的 。
更甚者 , 古人认为女儿出嫁后就是夫家的儿媳妇的 , 与娘家已经没有关系 。 在如此社会环境之下 , 出现“女婿莫上坟 , 上坟辱先人”也可以理解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