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排石汤6治疗胆结石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利胆排石汤6
【药物配方组成】柴胡10g,郁金10g,黄芩10g,木香10g,枳壳10g,茵陈20g,金钱草30g,虎杖15g,陈皮10g,川子10g,鸡内金10g,茯苓10g,白术10g,生大黄10g(后下)
【随症加减】腹痛甚者加延胡索、乌梅、白芍等;食欲减退者加神曲、山楂、炒谷芽及麦芽等;伴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等 。
【治疗方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服药期间配合脂肪餐(每天吃猪脚半斤左右),15日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
【功效】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
【临床适用】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彩超检查肝内胆管或胆囊内无结石)22例,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彩超检查胆囊内结石减少及变小)6例,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彩超检查胆囊内结石无改变)2例 。本组治愈率73.33%,总有效率93.3%患者,女,56岁 。患者形体肥胖,自诉3年来时感右胁下隐痛不适,半月前因与丈夫发生口角而感右胁下窜痛,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时有恶心、便溏,无恶寒发热,口苦口干,舌微红、苔薄黄,脉弦细 。彩超检查胆囊内有一直径1.1cm结石块 。中医诊断:胁痛(肝郁气滞型);西医诊断:胆石症 。治疗以利胆排石汤为主:柴胡10g,郁金10g,黄芩10g,木香10g,枳壳10g,茵陈20g,金钱草30g,陈皮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虎杖15g,鸡内金10g,茯苓5g,白术10g,姜半夏10g,生大黄10g(后下),甘草6g 。服药5剂后,右胁下疼痛明显减轻,无恶心,脘腹胀满缓解,食欲增加,口微苦,舌淡、薄黄,脉弦细 。守上方去姜半夏,加山楂、炒谷芽、炒麦芽各15g调治,随症加减 。
在此基础上配合脂肪餐(每天吃猪脚半斤左右)4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彩超,胆囊内未见结石,随访1年未复发 。
【经验心得】中医学认为胆石症属“胆胀”“胁痛”“腹痛”
“黄疸”等病范畴 。本病的发生多由于情绪忧郁、饮食不节、外邪内侵和蛔虫上扰等因素,影响肝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功能,肝胆之气郁结,湿热内生、互蒸,日积月累,久经煎熬而成结石 。本方适用于胆石症静止期、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的患者 。方中郁金、木香、枳壳、川楝子、陈皮疏肝利胆、行气止痛;黄芩、茵陈、金钱草、虎杖、生大黄清热化湿、逐瘀排石;茯苓、白术健脾渗湿;鸡内金消食化石;柴胡疏肝解郁为引经药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行气止痛、软坚排石之功 。现代药理和临床观察证明,生大黄与金钱草合用,胆汁分泌与排出功能显著增强,特别是生大黄能促进胆汁的分泌,松弛奥迪括约肌 。配合脂肪餐能促进胆囊收缩及胆汁排泄,两者合用更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
【利胆排石汤6治疗胆结石配方、医案、经典案例】【方剂出处】符信高 。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30例临床观察 。中国乡村实用杂志,2004,11(12):3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