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92年初春的雨夜 , 万籁俱寂 , 空气中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雾 。 南京医科大学教室里还亮着微微灯光 , 映照着灯下年轻女孩白皙清秀 , 全神贯注遨游书海的容颜 。
四天后 , 学校隐蔽的污水池里 , 出现了女孩的尸体 。 一身血污 , 衣不蔽体 , 被人肆虐侮辱暴打后 , 头朝下塞进污水池 , 活生生溺亡 。
一个承载着济世救人希望的医学生 , 那个绝望夜里却无法自救 , 残忍殒命 。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1992.3.24”南京医学院强奸杀人案 。
令人气愤的是 , 凶手并未被及时抓捕归案 。 受害者的亲人压抑着痛苦 , 日日煎熬 。 直到28年后的2020年 , 真相才姗姗来迟 。
【杀人犯潜逃28年落网,成公司股东,撕开令人窒息的残酷真相】
医科大女学生雨夜殒命九十年代 , 全国大学的的录取率只有25%~30% 。 那个时代的大学生 , 承载着国家发展和腾飞的希望 , 也承载巨大的社会责任感 , 称得上天之骄子 , 没有人怀疑他们光明的未来 。
林伶正是其中一个 , 就读于南京医科大学的她 , 正值大四 。 医学是救死扶伤的学科 , 是充满使命感和情怀的职业 。
医学的博大精深使许多医学生面对漫无边际的知识点叫苦不迭 , 林伶的大学四年 , 却从始至终兢兢业业 , 毫不懈怠 。 既然选择医学 , 那就将学业做到极致 。
林伶做到了 , 四年间 , 她一直名列前茅 , 奖学金一次不落 。 学习上的努力奋进 , 一心一意 , 也来源于林伶家庭的耳濡目染 。
林伶来自于高知家庭 , 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 , 任职于国企做副总工程师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母亲也是知识分子 , 有社会地位不低的正式工作 。
林伶的家庭氛围 , 将她养的亭亭玉立 , 气质超群 。 1992年的初春 , 敲响毕业的倒计时 。 林伶没有懈怠 , 依旧争分夺秒地汲取着书本的知识 。
谁都没料到 , 一切美好的未来和鲜活的年华 , 在这一夜 , 戛然而止 。 3月20日 , 星期五 。 南京的春天阴雨连绵 , 像是给整座城市笼上一层灰蒙蒙的幕布 。
一周的学习使得大学生们疲累不堪 。 下午最后一节课的铃声一响 , 学生们纷纷鱼贯而出 , 不一会儿 , 空荡荡的教室只剩下林伶一个人 。
室友临走时招呼道:“走吗?”林伶笑道:“我再看一会儿书 , 你们先走 。 ”
这两句对话 , 成了林伶生前的最后两句话 。 夜幕降临 , 雨还在纷纷洒洒 。 因为教室窗户飘雨的原因 , 林伶走到一楼的教室 , 继续看书 , 仍不知道 , 危险一点点靠近她……
当时 , 医科大管理并不严格 。 学校旁边是长途汽车站 , 紧挨着有几所大医院 。 人流量大、成员复杂 , 校外人员几乎是可以随意进出 , 并不受阻 。
一个酒后微醺的男青年 , 趁此机会大摇大摆地走进校园 。 男青年在寂静的学校里晃悠 , 酒意上头的他不禁涌起别样心思 , 想在学校里找个知识分子的小女朋友 , 搭讪套近乎 , 然后约会看电影 。
抱着这样的旖旎想法 , 他正巧走到亮着灯的教室外 。 从窗户一看 , 侧身安静看书的林伶 , 一下便吸引住他 。
推荐阅读
- 11岁男孩5个小时被骗7万元,妈妈:我发现的那一刻还在转账
- 单独隔离婴儿,上海这种操作,为何惹怒网友?
- 云南电台台长夫妇乱棒打死亲儿子,依旧谈笑风生,最后被判15年
- 案例:小偷偷电瓶车时被三人打骨折,家属索赔14万,南京法院判了
- 只有一个女儿的父母,晚年不想太辛酸,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准备
- 2015年神秘U盘暴露妻子秘密,男子气愤质问,背后隐情让人愤怒
- 愚人节,他和警察开了个这样的“玩笑”
- 文玩如何回血?并不乐观!这是一条尴尬且荆棘遍布的道路
- 卢布买俄气,为不友好国家量身定制!风再起时:单极世界已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