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成群出没长江,1.6米铜头鱼被钓起、湖北大鱼频现预示了什么


江豚成群出没长江,1.6米铜头鱼被钓起、湖北大鱼频现预示了什么


文章图片


江豚成群出没长江,1.6米铜头鱼被钓起、湖北大鱼频现预示了什么


文章图片


江豚成群出没长江,1.6米铜头鱼被钓起、湖北大鱼频现预示了什么


文章图片


江豚成群出没长江,1.6米铜头鱼被钓起、湖北大鱼频现预示了什么


文章图片


江豚成群出没长江,1.6米铜头鱼被钓起、湖北大鱼频现预示了什么


文章图片


长江江豚是江豚的三个亚种之一 , 也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类生物物种 , 它长着一张可爱的“笑脸” , 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天使的微笑 。

随着长江流域高密度的船只运输、水利设施的修建以及人类大量的捕捞作业 ,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 , 长江江豚已经由2012年的易危物种 , 到2017年发展为濒危物种 。 世界自然基金北京办事处曾在2012年预测到 , 如果不实行保护措施 , 长江江豚将在10到15年之后惨遭“灭绝命运” 。
江豚出现从2001年起 , 我国就制定了《长江豚类保护行动计划》 , 对于江豚活动区域严格限制了船只流量以及禁止使用非法渔具捕捞 。 2019年12月27日 , 农业农村部宣布至2020年1月1日起 , 长江流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 。 政策实施以来 , 江豚的数量越来越多了 , 在长江流域的湖北宜昌段、武汉段等地 , 人们惊喜地发现 , 又出现了江豚成群出没的画面 。

铜头大鱼被钓起在长江江边的湖北宜昌段 , 便有人钓起了1.6米的巨型铜头鱼 , 着实震惊了一众围观者 , 这种鱼学名叫鳡鱼 , 因为它铜黄色的头部又被俗称为“铜头鱼” , 在早年间里 , 这种鱼是十分常见的 , 而随着前几年的捕捞作业与水利设施的开发污染 , 这种体型巨大的大鱼 , 也逐渐被列入“罕见”的行列 。

如今 , 大鱼又在此在长江出现 , 是令人惊喜和雀跃的事情 , 可见禁捕计划初见成效 , 长江流域慢慢开始恢复昔日的景象 , 而上世纪90年代 , 有上百头江豚翻腾捕食是常有的场面 , 这次大鱼的惊喜现身 , 也许我们能期待一下再次看到这些热闹的画面 。
湖北大鱼频现 , 十年禁渔初见成效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 , 长江鱼类资源逐渐匮乏 , 大鱼已经很难再见 , 便有了“十年禁渔计划” , 禁渔计划由农业农村部在2019年12月27日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中提出 , 至2020年1月1日起 , 在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资源保护区 , 实行禁渔计划 , 全面禁止生产性质的捕捞 , 计划暂定期为10年 。

有人曾表示怀疑 , 长达10年的禁渔计划会影响到人们吃鱼吗?实际上 , 野生鱼对鱼类的基因库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 人工饲养的鱼在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退化的现象 , 如果不禁止对野生鱼的捕捞 , 将来将会出现“无鱼可吃”的现象 。 禁渔不仅有助于珍稀物种的恢复 , 也对渔业资源的恢复有巨大的意义 , 长江的经济鱼类的性成熟时间为3-4年 , 10年的禁渔时间可以使经济鱼类的繁殖2-3代 , 如今钓起的巨大铜头鱼和成群出现的江豚说明禁渔计划已经初见成效 。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 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有的生态系统 , 孕育了种类繁杂的水生生物 , 其中 , 长江流域特有的古生生物和珍稀物种也极为丰富 。 就目前而言 , 在长江中发现的水生生物共有4400种 , 2021年8月末 , 检测人员在长江上游的赤水河又发现了长江鲟 , 这次检测到的长江鲟体长达到了1.15米 , 这种大鱼已经是很久不曾见过的了 。 长江鲟是长江特有的珍稀物种 , 早在21世纪初 , 其自然繁殖活动就已经停止 , 禁渔之后 , 人们惊喜地欢呼到 , 长江鲟又回来了 。

曾经 , 除了长江鲟和江豚 , 长江流域还有很多珍稀的水生物种 , 它们有的已经灭绝 , 有的也濒临绝迹 。 例如:白鲟 , 距今已存在1.5亿年 , 主要生活在长江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支流中 , 2003年1月27日是人类记录的最后一次白鲟活动的讯号;中华鲟 , 其生命轨迹可追溯到1.4亿年前的恐龙时期 , 根据最新的监测结果表明 , 如今长江流域生活的野生中华鲟已不足百尾;白鳍豚 , 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 并于2007年8月8日 , 《皇家协会生物信笺》的一份报告中 , 公布了白鳍豚的功能性灭绝 , 目前为止 , 还未发现白鳍豚的身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