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原理及流程介绍


免疫组化原理及流程介绍


目前免疫组化普及程度加大 , 许多肿瘤包括胃癌、肠癌、肺癌也开始常规做免疫组化诊断 , 免疫组化检测项目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预计到2025年免疫组化染色渗透率将达到80% , 而检测单价降低至160元 , 则市场空间将达到44.4亿元 。
免疫组化检测项目应用的原理是免疫组化 , 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 用标记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对组织内抗体(抗原)的分布进行检测的研究 , 简单说其本质是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 , 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技术 。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及呈色反应 , 显示细胞或组织中的化学成分 , 在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 , 从而能够在细胞或组织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含量 。 组织或细胞中凡是能作抗原或半抗原的物质 , 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多糖、磷脂、受体、酶、激素、核酸及病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
在应用免疫组化染色之前 , 我们需要对检测样本进行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与摊片、烤片、烘片等一系列阅片前置处理 , 然后再安排上免疫组化染色机进行染色工作 。
免疫组化检测项目所需设备:取材台(TQ系列)、组织脱水机(TC-150系列)、包埋机(TB-718系列)、石蜡切片机(R系列)、摊烤片机(TK-218系列)、免疫组化染色机 。
主要工作步骤有:
1、组织的固定 , 组织和细胞离开机体后 , 在一定时间内仍然延续着生命活动 , 会引起病理变化直至归于死亡 。 为了更好的保持细胞和组织原有的形态结构 , 防止组织自溶 , 有必要对细胞和组织进行固定 。 固定的作用不仅是使细胞蛋白质凝固 , 终止或抑制外源性和内源性酶活性 , 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的保存细胞和组织的抗原性 , 使水溶性抗原转化为非水溶性抗原 , 防止抗原弥散 。
2、不同抗原 , 其稳定性也不同 , 因而对固定剂的耐受性差异较大 。
选择固定液标准是:1、最好地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 2、最大限度地保存抗原的免疫活性 。
3、组织的取材 , 在TQ系列取材台上完成组织的取材 , 处理出符合取样要求的组织块 。 取出的组织块要放在固定液中保存 。
4、组织的脱水 , 通过TC-150系列全封闭组织脱水机将组织样本中的水分脱去 , 方便后期包埋 。
5. 包埋组织:利用TB-718系列包埋机完成组织样本的包埋工作 , 形成样本石蜡块 。
6 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从模具上取下来 , 并置于R系列石蜡切片机上 , R系列石蜡切片机可以修蜡 , 两档粗削快修功能的设计 , 便于操作者可以随时自如地左右手配合调节 , 获得理想的切片截面 。 然后调节切片的厚度 , 切片调节最小分度值0.1um如果比较难切 , 则可以适当调整厚度 , 用毛笔将切割的载玻片向外拉 , 并用小镊子将包含有完整组织的载玻片置于TK-218系列摊片烤片机的40°C温水中 。
7.捞组织:TK-218系列恒温摊片烤片机集摊片、烘片、烤片于一体 。 用载玻片捞组织时 , 一般取载玻片的下1/3或者下1/2一般每种组织捞5-6张 , 其中2-3张是备用的 , 每张载玻片上通常捞两份组织 , 做对照使用 , 这样形成的误差就比较小了 , 而且捞载玻片的时候最好方向一致 , 以便观察 , 再将捞出来的载玻片置于摊片烤片机架子上 , 烘片、烤片 。
免疫组化:开始上免疫组化染色机 , 自动完成染色整个流程 , 无需人工干预 , 然后上封片机封片 , 完成制片 。 建议使用泰维全自动免疫组化独立控温单独滴染染色机 , 其包含免疫组化染色+恒温滴染染色 , 可以一机两用 。 泰维全自动免疫组化独立控温单独滴染染色机工作前 , 操作人员可以编辑自己的免疫组化程序 , 调整试剂 。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主要步骤(人工操作)1. 洗载玻片:将载玻片置于重铬酸钾和浓H2SO4混合液中目的是为了是载玻片上的硅胶等除去同时使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凹凸不平的表面变平整便于组织吸 附然后置于清水中清洗除去残余的重铬酸钾和浓H2SO4(大约冲一个小时左右)再将载玻片浸泡于酒精之中 然后放到架子上置于37°C温箱中 , 将多聚赖氨酸涂布于玻片的表面 , 由于Lys带正电 , 而大多数的组织带负电荷 , 从而产生吸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