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历时半年 , 神舟十三号的三位航天员终于要回到地面了!最近 , 三个人正在紧张地准备着返程的“行李” , 即将返回地球!
(图片说明:王亚平即将时隔9年重新乘坐神舟飞船返回地面 , 上图为神舟十号返回图片)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 , 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 将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到了空间站 。 这不仅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尝试在太空中驻留长达6个月的时间 , 也是首次在太空过年 , 王亚平也成为了首个入驻我国空间站的女性航天员 。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7日18时51分 , 随着翟志刚打开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执行出舱任务 。 翟志刚更是时隔13年再次实现太空行走 , 和上一次冒着生死危机执行任务不同 , 这一次他的出舱非常轻松 , 这也标志着我国航天员和航天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另一方面 , 王亚平也成为了首个实现太空行走的中国女性航天员!
(图片说明:翟志刚和王亚平执行出舱任务)2021年12月26日 , 神舟十三号乘组执行了他们在轨期间的第二次出舱任务 , 这一次出舱的是翟志刚也叶光富 , 以老带新的方式提升了我国具备储藏经验的航天员数量 , 王亚平则负责在舱内配合支持 。
除了执行出舱任务以及日常的维护和科学实验之外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还进行了生动有趣的太空授课 。
12月9日15时40分 , 我国航天员时隔8年再一次进行太空授课 , 这一方面可以让大家更加了解空间站的生活以及方方面面 , 也能够展现太空微重力环境所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 。 更重要的是 , 这样的太空授课可以起到重要的科普作用 , 吸引无数青少年产生对科学的热爱 , 有助于国家培养更多未来的科学人才 。
(图片说明:第一次太空授课)3个月后 , 2022年3月23日下午 , 神舟十三号乘组再次进行了太空科普课程的讲解 , 课程内容涉及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多个有趣的实验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
(图片说明:第二次太空授课)就在第二次太空授课的第二天 , 根据3月24日航天员训练中心的消息 , 在一周之后 , 三位航天员就要进入返回准备阶段了 。 说起来 , 时间还真快 , 我还记得去年10月自己凌晨看完直播后写科普文的画面 , 一转眼间 , 神舟十三号就要返回地面了!具体的返回时间 , 是在4月中旬 。
为了确保返回任务顺利完成 , 三位航天员需要做好各项准备 。 他们准备的主要内容就是整理空间站、货运飞船及载人飞船内的货物、完成舱内环境的清洁维护、做好身体锻炼、在返回前做好空间站无人飞行模式的状态设置、提前检查飞船的工作状态 。 可以说 , 虽然任务即将结束 , 但他们最艰难的工作 , 才刚刚开始 。
(图片说明:航天员进行失重防护锻炼)根据计划 , 这一次载人飞船将会着陆于我国的东风着陆场 。 除了航天员之外 , 地面上的人员也在为这次返航紧张地准备着 。 为了迎接过程的顺利完成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搜救团队还提前进行了一次针对性的训练 , 以确保正式实施的那一天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
(图片说明:搜救团队提前演练迎接航天员回家)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一样 , 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回到地面后 , 也会接受隔离观察以及身体恢复 。 科学家们会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 确认他们在半年的太空生活之后 , 各方面的生理功能有何变化 。 同时 , 微重力环境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 也需要航天员们逐渐调整 。 他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 才能重新适应地面的重力环境 。
推荐阅读
- 三个宇航员永远长眠在太空,只有他飘到了冥王星,快要飞出太阳系
- 苏联宇航员太空遇见 “天使”,20多层楼高,跟他们对视十几分钟
- 康德:什么是“启蒙”?什么是“独立思考”?
- 我们可以人造重力吗?这是老观念,但却是新想法
- 假如地球变了形状:甜甜圈地球、立方体地球和空心地球杂谈!
- 中国空间站的“黑科技”!打破老美技术封锁,厉害了我的国!
- 土卫二不断向太空喷射间歇泉,羽流含有机分子,科学家:或含生命
- 地球上最后一个苏联人,被扔在太空中311天,回来后祖国已经消失
- 在1.7万光年外发现了木星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