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汤治疗心绞痛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膈下逐瘀汤
【药物配方组成】五灵脂、川芎、赤芍、延胡索、当归各15g , 桃仁、红花、牡丹皮、乌药、香附、枳壳、甘草各10g
【治疗方法】水煎 , 每日1剂 , 早晚分服 。
【功效】温阳行气 。
【经典案例医案】30例患者 , 经治疗 , 治愈14例 , 好转12例 , 未愈4例 。
【经验心得】膈下逐瘀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七首逐瘀汤之一 , 方中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牡丹皮、赤芍、五灵脂均有较强活血化瘀之力 , 当归于活血之外又可养血;乌药性温可温通血脉;枳壳行气;香附通行十二经 , 行气与活血之力均强 。全方以活血为主 , 兼及温阳行气 , 用以治疗胸痹心痛颇为切合 。
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 , 川芎含四甲吡嗪(川芎嗪)和阿魏酸 , 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 , 保护缺血心肌 , 对a-受体有阻断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血栓形成和解痉作用 , 对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延胡索含延胡索甲素、乙素等二十余种生物碱 , 有肯定的镇痛作用 , 对钝痛的作用强于锐痛;同时能增加冠脉血流量 , 改善心肌供氧 。红花可降低冠脉阻力 , 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 对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大白鼠心肌缺血及结扎犬冠脉左降支形成的急性实验性心肌梗死有明显保护作用;同时 , 红花可使全血凝固时间及血浆(缺血小板)复钙时间显著延长 , 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与降脂作用 。桃仁具有改善微循环 , 抗栓、抗炎、镇痛及润肠通便的作用 。香附水提醇沉物在较低浓度时 , 对实验动物心脏有强心和减慢心率作用 , 同时可使血压降低 。当归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阿魏酸等 , 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 , 可稳定心肌细胞膜 , 保护线粒体及溶酶体功能 , 增加抗缺氧能力及减慢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 , 降低耗氧量等 , 因而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 。综观全方 , 本方抗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机制 , 可能与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降低心肌氧耗、稳定细胞膜、增加心肌耐缺血缺氧的能力、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以及抗炎、调脂有关 。
【膈下逐瘀汤治疗心绞痛配方、医案、经典案例】【方剂出处】安怀玉膈下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湖北中医杂志 , 2002,24(11):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