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水中高压电”之称的电鳗为何会沦为当地人的主要食用鱼?


有着“水中高压电”之称的电鳗为何会沦为当地人的主要食用鱼?


文章图片


有着“水中高压电”之称的电鳗为何会沦为当地人的主要食用鱼?


文章图片


有着“水中高压电”之称的电鳗为何会沦为当地人的主要食用鱼?


文章图片


有着“水中高压电”之称的电鳗为何会沦为当地人的主要食用鱼?


文章图片


有着“水中高压电”之称的电鳗为何会沦为当地人的主要食用鱼?


文章图片


有着“水中高压电”之称的电鳗为何会沦为当地人的主要食用鱼?


文章图片


电鳗被称为“地球上最令人恐惧的淡水生物” , 原因就是它有着释放高压电的能力 , 一条成年的电鳗释放的电压足以将一个成年人杀死 , 一条大型的电鳗甚至能将一条大型的鳄鱼电死 , 可见“水中移动高压电”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的 。

不过 , 电鳗虽然恐怖 , 但是在南美洲 , 它竟然是当地最常见的食用鱼之一 , 这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一物降一物” 。
那么 , 电鳗为何能够放电呢?它最多能释放多少伏特的电压呢?当地人为何又能把电鳗当成常见的食用鱼呢?带着这几个疑问 ,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水中高压电”电鳗 。

电鳗放电电鳗并不是带点的鳗鱼 , 因为鳗鱼是鳗鲡目下鱼类的俗称 , 但电鳗属于电鳗目 , 二者基因相差甚远 , 只是因为电鳗的外观与鳗鱼有些相似 , 又能够放电 , 才得了一个“电鳗”的名字 。
电鳗严格意义上说是电鳗目下60多种鱼类的统称 , 这些鱼类都有放电的能力 , 只不过我们常说的电鳗是单指裸背电鳗科电鳗属下的几种鱼类 , 这是因为大多数的电鳗释放的电压非常的有限 , 大部分甚至不到1伏特 , 对于这些电鳗来说 , 放电的作用是探测周围的环境 。

在电鳗属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鳗(Electrophorus electricus)与伏打电鳗(Electrophorus voltai)了 。 其中电鳗广泛地分布在亚马逊河以及奥里诺科河流域中 , 而伏打电鳗是2019年才被科学家们发现并研究的一种新电鳗 。
电鳗的放电能力有大有小 , 这是因为不同的电鳗体长不同 , 身上的肌肉组织量也不同 。 电鳗是靠身体中异化的肌肉组织放电的 , 因为这些肌肉组织中包含了几十到几千个不等的放电体 , 每一个放电体能够释放出0.15V的电压 。

由于电鳗的头和尾巴中没有异化的肌肉组织 , 所以在放电中 , 其头尾分别是起到正极和负极的作用的 , 当电鳗放电时 , 身上所有的放电体同时工作 , 这样就能根据放电体的数量释放出不同的电压了 。
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曾经就用用电鳗做了大量的实验 , 通过实验他得出了两个结论:所有发电体释放的电都是相同的以及双手握住电鳗 , 双手的距离越远 , 电压越大 。

因此 , 电鳗之所以能放电是因为它肌肉中含有大量的放电体 , 而在放电体工作时 , 它的头和尾巴起到了正负极的作用 , 此时一个完整的回路出现 , 电也就释放出来了 。

电鳗能释放多少伏的电压?上面我们说过电鳗放电的电压大小与它体内的放电体有很大的关系 , 在电鳗目下 , 许多电鳗只有少量的小放电体 , 它们有些甚至只能放出几毫伏的电压 。 但是 , 电鳗与伏打电鳗就不同了 , 它们是真正的水中高压电 。
其中电鳗的体内约有3000-5000个放电体 , 能够释放出500-700V的电压 , 平均释放电压为650V , 属于高压电级别的 。

而伏打电鳗虽然是最近几年才发现的物种 , 但是它是已知的释放电压最强的电鳗 , 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 , 它们能够释放出860V的高压电 , 也就是说伏打电鳗体内的放电体至少有5500个以上的放电体 。 (下图为伏打电鳗的头和尾部特写)


因此 , 无论是电鳗(普通种)还是伏打电鳗 , 在水中如果人离得够近的话是有被电死的风险的 , 而事实上 , 这两种电鳗在捕猎时 , 是通过水流的波动判断鱼群的位置 , 然后靠近后连续放电 , 将鱼电死或者电晕 , 然后吃掉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