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时代 , 中国最主要的3个人工工程壮举 , 其中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为全世界广泛知晓 , 只有灵渠默默无闻 。 这3个工程都是耗尽国力 , 用许多劳动人民的生命换来的 , 也是万分珍贵的文化古迹 , 只有灵渠——神奇的运输运河给后世中国做出了长久而意味深长的贡献 , 但是它却是这3个伟大工程中为人知之甚少的一个 。 ”美国旅行家吉姆·斯坦布里奇博士曾如此写道 。
尽管灵渠名声在外 , 但多年来“灵渠游”却未达到想象中的火爆程度 。 据了解 , 近几十年的数据显示 , 灵渠每年的游客停滞在二三十万人次 。 而桂林每年接待游客过亿人次 , 拥有地缘优势、紧挨桂林的灵渠 , 为何遭遇“灯下黑”?
旅美作家、社会学者崔润民表示 , 很长时间以来 , 灵渠未跳出“灵渠即秦堤 , 秦堤即灵渠”的发展思路和格局 。 “从秦堤到铧嘴与南陡村的灵渠公园 , 全程不过1公里 , 半小时走完 , 如何吸引游客?如此小格局就形成了‘弱者恒弱的弱式’马太效应 。 ”他说 。
“灵渠文化还不足以说明灵渠的伟大作用 , 换言之 , 书写灵渠文章不能只在灵渠本身写 , 也不能只放在兴安当地来写 。 ”广西大学国学研究中心教授蒙绍荣认为 , 要写好灵渠的大文章 , 必须与整个广西乃至全世界结合在一起 , 而能将灵渠与广西、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
沐浴东风迎新生
近年来 , 桂林市致力于灵渠的保护与提升 , 先后实施了保护、修缮、文化展示等九大工程和灵渠补水、灵渠公园等改造提升工程 , 还在灵渠沿线打造了“寻秦访古”历史旅游业态 。
“灵渠保护提升 , 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工作之一 。 ”桂林市委书记周家斌表示 , 在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方面 , 要重点推进灵渠的保护提升利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灵渠文化博物馆、综合整治灵渠周边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工作 。
“近年来 , 国家对灵渠的修复、保护、推进提升和开发利用从未有停歇 。 ”兴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谭炜说 , 为更好地推动灵渠保护利用 , 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 兴安县成立了专门项目工作组 , 坚持保护优先 , 积极策划灵渠保护和提升项目 , 建立项目储备库 , 研究遴选项目43个 , 总投资128.3亿元 , 部分项目已进入桂林市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项目库 。 同时 , 加快推进《灵渠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围绕灵渠水利、军事、交通、民族融合、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一带一路”连接6个方面 , 分别委托清华大学等机构开展《灵渠在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融合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系列课题研究 , 举办灵渠学术论坛和民俗节庆活动 , 加速全面提升灵渠的保护与利用 。
随着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推进 , 历经2000年兴衰的灵渠正在迎来新生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 这颗“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将会绽放出令世界瞩目的光芒 。
广东桑园围:
打造生态绿脉 传承创新文脉
李 琤
俯瞰桑园围内农田 南海区委宣传部提供
广东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 在防洪防旱灌溉农田上 , 水利工程功不可没 。 在广东佛山 , 西江、北江穿境而过 , 一套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体系 , 千百年来 , 防洪灌溉、利农促商 , 造福百姓 。 它就是佛山南海的桑园围 。
桑园围兴起于宋朝 , 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 仍在发挥灌溉、防洪、水运等综合效益 。 历史格局和文化肌理保存基本完好 , 尤其是具有历史价值的骨干水道 , 围基砌石构筑物、闸窦和水则等工程设施 , 以及用于祭祀的社稷坛等水利遗产得以留存 。
为了充分挖掘桑园围水脉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人文内涵 , 2021年 , 佛山南海区提出以桑园围为起点 , 连接12条河涌、8个文旅景区、44个乡村 , 全长58公里的“桑园围水脉”复兴计划 。 今年3月29日 , 南海区桑园围水脉规划发布 , 通过一系列举措让世界遗产再次焕发时代生机 , 也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路 。
岭南水利明珠
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 , 南桑基鱼塘湿地片区作为珠三角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桑基鱼塘 , 曾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 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养鱼、鱼粪肥桑”的完整桑基鱼塘生产模式 ,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间少有美景 , 良性循环典范”示范区 , “桑园围”名称也源自于此 。
从西樵山的上空俯瞰 , 可见以西樵山为中心 , 西江、北江一南一北 , 包裹住一片河网密布、村舍散落的橄榄状地带 。 这是桑园围的核心区域 。 桑园围内 , 水道河涌纵横 , 古桥流水、绿树成荫 , 闸窦星落分布其间 。 环绕桑园围的基围及引水、排水口门格局基本保留 , 其中1公里长的吉赞横基古堤保存完好 , 仍发挥着防御西江、北江洪水的作用 。 围内纵横的河涌水系 , 灌排两用 , 同时起到调配堤围内外水资源兼水运的作用 。 围内分布众多的湖塘 , 作为调蓄工程运用 。 堤围及河涌水系上众多的闸窦控制工程 , 发挥挡潮、排涝、节制、供水、通航等功能 , 部分如今尚在发挥功能作用 。
推荐阅读
- 桂林|入住桂林秀峰希尔顿欢朋酒店,体验云端甜梦
- 桂林|中国最适合养老的地方,不是成都也不是大连,却是这座城市
- 桂林|桂林日月双塔:尽收两江四湖景致的新桂林标志
- 桂林|为何我国的中老年人,非常爱去朝鲜旅游呢?导游一语道破
- 霞浦|春分已过 万花竞放,不妨到宝泉感受那别样的花漾年华
- 桂林|细数甘肃6个5A景区,历史都很悠久,去过你才知道大西北有多美
- 桂林|桂林美丽的漓江,我曾经丈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