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减治睾丸鞘膜积液医案
睾丸鞘膜积液是指睾丸内积聚过量的液体 , 是男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 多发生于20~40岁 , 以单侧发病较多 , 左侧多于右侧 , 双侧亦可发生 , 双侧发病率约为4%~8% 。
西医认为本病的基本改变是鞘膜的分泌增多或吸收障碍 。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性阴囊内肿物 , 呈囊性 , 并逐渐增大 。一般无自觉症状 , 如肿物较大时可有阴囊下坠感或影响正常行动 , 直立时牵引精索可有钝痛或牵拉感 。隶属于中医学“水疝”范畴 。西医对本病的保守疗法多采用局部穿刺、药物注射的方法 , 但复发率高 , 且有发热、药物过敏、局部红肿等并发症 。而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手段相当丰富 , 效果较为可靠 。中医学认为肾主二阴 , 前阴为肝肾两经所主 , 肝脉循少腹络阴器 。若肝失疏泄 , 脾阳不足致健运失司 , 肾虚又气化不利 , 水湿因面停聚于前阴 , 或为寒邪外侵 , 客于肝肾两经 , 阳气被遏 , 致寒凝气滞 , 生湿积聚阴囊而为水疝 。因此治疗主要以疏肝健脾温肾治其本 , 活血通络、利水消肿治其标 。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 , 故可选用本方加减 , 达到利水消肿的目的 。
【临床应用】
杨氏1应用导气汤合五苓散治疗睾丸鞘膜积液患者11例 , 取得良好效果 。方用《局方》导气汤(川子、木香、吴茱萸、茴香)疏肝理气合《伤寒论》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化气逐水 。上药煎汤每日服1剂 , 6剂为一疗程 , 服1个疗程后 , 休息1天 , 续进6剂 , 11例患者全部治愈 。李氏2等应用加味五苓散治疗本病 , 取得较好疗效 。加味五苓散方药组成:白术9g , 泽泻15g , 猪苓9g , 茯苓9g , 桂枝6g , 黑附子6g , 干姜9g , 小茴香9g , 车前子9g , 川牛膝6g , 益母草9g , 青皮9g , 白芍9g , 用法:水煎服 , 每日1剂 , 分3次温服 。治疗结果:本方治疗147例患者 , 全部有效 , 其中治愈126例 , 显效19例 , 好转2例 。刘氏3运用加味五苓散治疗睾丸鞘膜积液20例 , 效果满意 。治疗方法:基本方:白术、猪苓、茯苓、泽泻、橘核、小茴香、川楝子各10g , 桂枝6g , 肉桂3g 。每日1剂 , 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 。15天为1个疗程 , 连服2~3个疗程 。治疗结果:20例中 , 治愈12例 , 有效5例 , 无效3例 , 总有效率为85% 。赵氏4等采用阴囊穿刺抽除积液 , 注射95%酒精 , 内服加味五苓散治疗鞘膜积液45例 , 收到明显效果 。治疗方法:酒精注射配以加味五苓散 , 茯苓1g , 猪苓12g , 泽泻15g , 白术10g , 桂枝10g , 车前子15g , 每日服药1剂 , 每剂3煎 , 各得药汁150ml左右 , 饭前1h服下治疗结果:本组45例 , 经1~5个疗程治疗 , 随访1~3年 , 治愈41例 , 好转4例 , 其中1例睾丸鞘膜积液量为175ml , 经4次注射 , 配合加味五苓散内服 , 积液量减少至10ml左右 , 由于不影响生活 , 患者未再继续治疗 。潘氏运用自拟疏肝渗湿汤(导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睾丸鞘膜积液36例 , 疗效良好 。药物组成:川子10g , 小茴香6g , 橘核10g , 广木香7g , 吴茱萸3g , 青皮10g , 泽泻10g , 茯苓12g , 猪苓10g , 桂枝5g , 荔枝核10g 。每日1剂 , 水煎2次分服 , 上、下午各1次 , 空腹温服 。10日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36例经1个疗程治愈者3例 , 2个疗程治愈者8例 , 3~4个疗程治愈者19例 , 好转4例 , 无效2例 , 总有效率94.4% 。
【病案举例】
1.王某 , 男 , 19岁 , 3个月前阴囊微肿 , 近日逐渐增大 , 重坠不适 , 行动不便来诊 。检查:阴囊肿大触之囊性感 , 无红肿压痛 , 舌质淡 , 苔白腻 。证属膀胱气化不利 。治以五苓散加减方用:猪苓、泽泻、白术、车前子(包)、橘核、荔枝核、各10g , 桂枝6g , 茯苓15g , 小茴香3g , 药服3剂 , 阴囊肿大已缩小为原来的1/3 , 再服5剂 , 竟获痊愈 。后随访1年未发612.陈某 , 男 , 46岁 , 农民 。1996年5月6日初诊 。患者阴囊肿胀1月余 , 且逐渐增大伴有下坠感 , 经市级医院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 , 给予抗生素治疗半月效果不显 , 改延中医治疗 , 迭进清热解毒之剂治疗20余天 , 效果不佳 , 即来我院门诊 。视其阴囊肿大约8cm×12cm , 体温正常 , 表面光滑 , 透光试验阳性 。苔白根微腻 , 脉濡 。
病机为肝经气滞 , 疏泄失常 , 水湿不化而内停治拟疏肝理气、健脾温阳利水 , 以自拟疏肝渗湿汤加减治疗 。药用:川子10g , 小茴香6g , 橘核10g , 吴茱萸4g , 泽泻10g , 茯苓12g , 猪苓10g , 川桂枝5g , 制苍术10g , 白术10g , 醋青皮10g , 广木香7g , 荔枝核10g服上药后阴囊表面湿润 , 微微出汗 , 服至10剂后肿胀基本消退 , 再服10剂恢复正常 , 病愈 。随访半年未复发 。53.白某 , 男 , 63岁 , 1998年10月21日初诊1周前无明显诱因而觉阴痒不适 , 随即出现阴囊肿胀潮湿 。在泌尿科诊为鞘膜积液 , 抽水治疗后缓解 。但3天后即复发 , 且阴囊肿胀急剧增大 , 因惧怕手术而转我科 。现症:阴囊水肿湿冷 , 状如拳头 , 口淡不渴 , 脘腹痞满 , 小便不利 , 小腹坠胀拘急 , 苔白 , 脉弦 。病为水疝 , 证属湿滞伤脾 , 气化不利 , 水湿下注阴器 。治拟健脾化湿 , 温经行水 , 方选五苓散加味:猪苓15g , 茯苓12g , 泽泻10g , 白术15g , 桂枝12g , 小茴香12g , 乌药10g 。服5剂后阴囊水肿消退大半 , 痒感亦减 , 脘舒溲畅 。药中病所 , 效不更方 , 原方再进5剂 , 诸症若失 。改投金匮肾气丸6g , 日2次 , 连服2周巩固疗效 。随访8个月未复发 。
7按:此例病为水疝 , 然其病机仍为脾失健运 , 气化不利 , 水湿内停;水湿下流阴囊故见囊肿坠胀;下焦气化失常则小便不利 。方用二苓、泽泻渗湿利水 , 白术健脾 , 桂枝、小茴香、乌药温通经脉 , 行气消疝;药证相合 , 取效甚捷 。但患水疝之人 , 平素多有肾虚下寒之痼疾 , 故以金匮肾气丸补肾温阳而扶正御邪异病同治 , 是中医辨证求本的具体手段之一 。以上2例病与太阳蓄水迥异 , 所苦亦殊 , 但其脾失健运 , 气化不利 , 水湿内停之病机颇同 , 故同用五苓散健脾利湿 , 化气行水为主方皆效 。致于其不同兼症 , 稍事佐药即可收功 。
1. 马某 , 男 , 20岁 , 1996年5月2日初诊述阴囊坠胀反复发作5年余 , 并伴有上腹坠胀 , 纳谷不馨 , 心慌气短 , 动则尤甚 , 大便临厕不畅 。舌淡 , 苔薄白 , 脉细弱无力查体:见左侧阴囊肿胀如鸭蛋大 , 肿物表面光滑 , 有囊样感 , 有透光性 , 观其脉症 , 为中气不健 , 运化无能 , 属于祖国医学“水疝”范围 。拟方如下:肉桂9g , 茯苓20g , 白术12g , 泽泻10g , 猪苓10g , 台党参15g , 黄芪30g , 升麻6g , 柴胡9g , 当归9g 。服9剂后 , 阴囊肿物缩小一半 , 大便已畅 , 守方继服25剂 , 病灶消失 。恐其有变嘱服补中益气丸以善其后 。
【五苓散加减治睾丸鞘膜积液医案】按:病者中气不健 , 运化无能 , 阳气下陷 , 阴邪坠于阴囊而为“水疝” 。方中五苓散健脾燥湿 , 化气利水;台党参、黄芪、升麻、柴胡、陈皮调补脾胃 , 升阳益气 。全方使脾胃能运 , 清阳得升 , 水湿得除 , 则诸恙告愈 。
推荐阅读
- 五苓散加减治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新生儿黄疸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小儿遗尿医案
- 科三加减档技巧详解 学会了科三轻松过!
- 鸡蛋怎么做才不会散发腥味 怎么做鸡蛋才不会散发腥味
- 五苓散加减治小儿神经性尿频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小儿尿崩症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小儿渴泻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