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加减治鸡眼医案

鸡眼是发生于足部的角质呈圆锥状的向内增生 。外观如鸡的眼睛,多发生于足跖前中部,小趾外侧及趾胫侧缘 。数目不定 。鸡眼是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到挤压摩擦,而造成增生的角质层嵌入皮内,尖顶突入真皮中,压迫神经末梢 。局部一旦受压或受挤就会引起明显的疼痛;圆锥的底在皮肤表面为一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质硬的斑 。境界清楚一般如黄豆大小,多见于足掌和趾侧,也有长在手、胳膊上的 。
【麻黄汤加减治鸡眼医案】手术及外敷鸡眼膏等药治疗,虽疗效尚为满意,又因皮肤及软组织损伤,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影响工作 。因此,多发性鸡眼不宜手术及外敷腐蚀药治疗 。
鸡眼,又名肉剌,病名始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医认为鸡眼是由于足部长期受压,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生长异常所致 。
【临床应用】
崔氏等以麻杏苡甘汤为基础加减治疗鸡眼,药物组成:麻黄10g,薏苡仁30g,炒杏仁10g,白术30g,防己3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煎服 。
【病案举例】
崔氏等观察病例1例:患者男,36岁;2002年7月3日就诊双手拇、食指分布淡黄色角质栓14眼,削去表面角质层,可见中心核,外周有透明环,部分密集分布 。诊为:鸡眼 。投以麻黄汤加减,药物组成:麻黄10g,薏苡仁30g,炒杏仁10g,白术30g,防30g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煎服,连服6剂,1个月后复诊,鸡眼消失 。
按:鸡眼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与长期机械刺激及损伤有关 。多发性鸡眼不宜手术及外敷腐蚀药治疗 。本方以麻杏苡甘汤重加白术、防已组成,对鸡眼有良效 。麻杏苡甘汤具有解表祛湿之功效,主治“风湿痛、发热”;白术、防己补脾除湿,培土以治水 。
诸药合用治疗鸡眼有良效,鸡眼发病机制是否与湿邪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