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加减治小儿急性菌痢医案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样大便 。主要病变部位在直肠及乙状结肠 。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 。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常见病、多发病 。
【病案举例】
张氏等22000年4~11月对20例经常规治疗1~3天体温恢复正常,一般情况好转,但大便仍每日10~20余次,大便中血液多于黏液及脓液,里急后重较明显的患儿,加用云南白药辅助治疗 。本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8岁,平均3.2岁;病程1~15天;普通型17例,中毒型3例 。方法:在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 。1~3岁者每次0:08g,4~6岁者每次0.1g,7~8岁者每次0.125g 。每日3次,以温开水调服 。服药期间忌食蚕豆、鱼类、酸冷等食物 。用药1次后大便脓血明显减少 。用药1天大便正常4例,2天10例,3天6例,全部治愈 。
江氏2于2000年5月~2002年8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91例,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隔离,静卧,予易消化饮食,并酌情选用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 。治疗组(46例)在采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口服,5mg/kg,每日3次,4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41例(89.1%),好转5例(10.9%),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26例(67.8%),好转6例(13.3%),无效13例(28.9%),总有效率为71.1% 。对照组无效的13例改口服云南白药后亦均治愈 。表明云南白药能通过对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减轻肠黏膜炎症,加快毒素排泄,促进溃疡面愈合及出血 。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
王氏2用云南白药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后期持续便血13例,3~5岁0.15~0.2g/次,5~12岁0.2~04g/次,每日3~4次,温开水送服,出血停止,继用药3~5天 。治疗结果:13例中,3例显效,9例有效,1例因肠壁穿孔转至外科手术治疗 。
【云南白药加减治小儿急性菌痢医案】李氏报道口服云南白药,每次5mg/kg每日3次,如发热用冰块物理降温,呕吐、腹痛严重而影响进食者静脉滴注0.9%氯化钠与5%葡萄糖液(1:4),含钾生理维持液等,4日为1疗程 。治疗46例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治愈41例(89.1%),好转5例(10.9%),全部有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