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加减治妊娠剧吐医案

妊娠剧吐是妊娠早期常见疾病,其轻者可不药而自愈,重者易诱发他病,影响胎儿发育,造成严重后果 。有关研究表明妊娠剧吐可能与HCG升高有关,可能与精神、社会因素有关,妊娠剧吐,主要表现为孕妇早孕反应严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甚至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严重者危及孕妇生命 。本病属中医学“恶阻”、“子痫”、“阻病”、“病食”范畴 。以其“恶心、呕吐而阻其饮食”故名 。大抵“恶阻”开始于初娠,是时胚胎乍结,血质溷浊,孕后血海不泻,冲脉之气循经上逆犯胃,胃弱不能降逆,势必产生恶阻等现象 。《妇人良方》认为“妊娠脾胃虚弱,夹气而痰涎内滞致病恶阻” 。沈尧封称:“呕吐不外肝胃两经 。人身脏腑本是接
壤,怀妊则腹中增了一物,脏腑机括为之不灵,水谷精微不能上蒸为气血,凝聚而为痰涎,窒塞胃口,所以食入作呕,此是胃病 。又妇人既娠,则精血养胎,无以摄纳肝阳,而肝阳易升,肝之经脉夹胃,肝阳过升则饮食不能下胃,此是肝病 。”总的来说,“恶阻”之病因病机不外冲气夹肝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 。该病是以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为主症的妊娠早期常见病 。所以和胃降逆止呕可作为治疗妊娠剧吐的重要手段 。而温胆汤有调节激素分泌、镇静作用 。
【临床应用】
苑氏应用加味温胆汤治疗重症妊娠恶阻32例,32例病例均经尿妊娠试验或B超检查确诊为早孕,并排除葡萄胎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呕吐 。其中年龄最大者为30岁,最小为2岁;病程最长为44天,最短为14天 。全部病人均有较剧烈的呕吐,不能进食,随食随吐,神疲肢倦,消瘦嗜卧等症状,呕吐挟血者9例,大便隐血者1例,尿酮定性阳性者9例,蛋白尿及肝转氨酶轻度升高者各1例中医辨证分型中虚痰阻17例,肝胃不和13例,阴虚胃热2例治疗方法:加味温胆汤随症加减,药用:半夏8g,竹茹、白术、茯苓各10g,生姜5g,苏叶、陈皮、枳壳、乌梅各6g 。每日剂,少量频饮 。脾胃虚寒者去竹茹、枳壳,加砂仁或蔻仁、干姜、党参、淡吴萸;痰湿壅盛者加藿香、佩兰、石菖蒲、旋覆花;肝胃不和者加黄连、白芍、玫瑰花,或吞左金丸;肝阳上亢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白薇、代赭石等;阴虚内热者,加北沙参、麦冬、石斛、芦根、知母、地骨皮之类;伴有胎漏或胎动不安者,加莲房、黄芩等安胎止血药;若大便干结者,加用润字丸等润肠通便药 。并辅以西药常规治疗 。15天为1个疗程 。
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28例治愈(呕吐停止,进食正常,精神较佳,实验室检查正常者);4例好转(呕吐消失,恶心仍存,精神好转,实验室检查好转者) 。治愈率88% 。治疗时间最短为7天,最长为36天,平均为14天 。
张氏2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恶阻的探讨,治疗方法:单纯西医治疗组口服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等药;或输液,加入氯化钾、维生素C、维生素B6,同时肌内注射维生素B1;合并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应根据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值,静脉补充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常规对症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按病因病理分为胃虚及肝热两大证型 。若胃气素虚,主要表现为孕后脘腹胀闷,呕恶不食,或食人即吐,全身无力、嗜睡、头晕、舌淡苔白,脉滑无力,治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法,用安胃饮为主方加减(藿香9g,苏梗、川厚朴、砂仁各6g,竹茹、半夏、陈皮、茯苓各9g,生姜汁20滴,兑服) 。平素肝阳偏亢,或郁怒伤肝,肝病及胆,以剧吐,胁胀,烦渴口苦,精神忧郁,苔微黄,脉弦滑为主证,治以清热调肝为法,选用加味温胆汤为主方随症加减 。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如上述单纯西医治疗组 。治疗结果:显效:症状全部消,西医组3210例,中西医结合组11710例;有效:症状减轻至除食后稍恶心,但呕吐等症状均消失两组分别为878例、505例;无效:症状无改变,两组分别为2092例、403例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1%、96.8% 。
【病案举例】
【温胆汤加减治妊娠剧吐医案】(1)洪某某,22岁 。停经50天,呕吐加剧1周 。患者于停经38天即开始出现呕恶、厌食、嗜睡 。尿妊娠试验为“阳性” 。人院前1周开始呕吐加剧、随食随吐,呕苦吞酸,伴头晕、胸胁胀满,口苦便结,下腹坠痛 。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尿酮阳性 。此乃孕后阴血骤虚,肝气横逆,挟冲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治拟抑肝和胃,降逆止呕,佐以安胎 。上方加川连(冲)3g,白芍10g,莲房2枚嘱少量温服,并鼓励其少量进食,进食时用吸引器,在中脘空负压吸引 。西药用支持疗法 。服药2剂后,呕吐减轻,能少量进食,大便仍结,故于原方中加入润字丸6g,续服2剂 。3诊:呕吐已止,大便得润,尿酮检查已转阴性,惟感肢倦乏力,面色欠华,遂补益气血为主,调理数剂而愈
(2)女,26岁 。患者诉停经2个月,头目昏眩,神疲纳减,先恶心,后渐呕吐,终至饮食即吐,口苦舌红,苔黄微腻,诊脉滑数 。
此为初妊恶阻,即与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服药则呕轻,停药则吐重 。
因细思其舌脉特征,并非脾胃气虚,乃痰热内阻,胎气上逆干胃 。予温胆汤加味,以清热化痰,和胃止呕 。处方陈皮10g,法半夏12g,茯苓12g,炙甘草10g,枳壳7g,黄芩10g,麦冬12g,藿香10g,紫苏梗10g,芦根12g,枇杷叶10g,生姜12g,竹茹10g 。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服药1剂,呕吐即止,眩晕亦平,继服2剂而饮食恢复正常3
按:温胆汤,常用于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如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 。中医学认为恶阻原因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妇人素体脾胃虚弱,受孕后,血聚子宫以养胎,子宫内实,冲脉之气较盛,冲脉起于胞宫,隶于阳明,冲脉循经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反随冲气上逆而发 。《妇人大全良方》谓“妊娠呕吐恶食,体倦嗜卧,此胃气虚而恶阻也” 。或素体不虚,肝气郁结,郁而化热,孕后血聚养胎,肝血亦虚,肝火愈旺火性炎上,上逆犯胃,胃失和降,遂致恶阻 。如《女科经论》说:“妊娠呕吐属肝挟冲脉之火冲上 。”《景岳全书》亦指出“凡恶阻多由脾虚气滞 。然亦有素本不虚,而忽受妊娠,则冲任上壅气不下行,故致呕逆等证” 。可见恶阻的病机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故笔者用温胆汤加减治疗 。方中君以半夏、生姜、竹茹和胃降逆止呕;臣以白术、茯苓化湿健脾;佐以苏叶、陈皮、枳壳芳香降气;使以乌梅开胃增液 。全方合用共奏和胃降逆止呕之佳效 。观察结果表明,温胆汤治疗妊娠剧吐,并辅以西药常规治疗,疗效显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