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皮肤瘙痒症医案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疹的皮肤病 。其临床表现为自觉皮肤瘙痒,而没有任何原发性皮疹 。瘙痒呈现阵发性,有的患者尚可有灼热或蚁行感 。因搔抓、摩擦,而继发出现抓痕、血痂等;久之可出现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湿疹样变或苔藓样变,有的可继发感染 。瘙痒有泛发性和局限性之分泛发性者,见于老年人,或有季节性(发于冬季或夏季);此外,可由于消渴、黄疸、血液病或妊娠等所引起 。局限性者,则见于肛门、阴囊或女阴等部位 。本病属中医“风瘙痒”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湿热内蕴,兼外受风邪,风湿热郁于肌肤,不得疏泄所致;或因素体血虚,或老年气血不足,肤失濡养,生风生燥所致 。辨证可分风湿热型和血虚风燥型 。治疗方法分别为疏风清热去湿和养血祛风润燥,并宜结合采用外治法 。
【临床应用】
任氏、马氏采用防风通圣丸加六味地黄丸治疗老年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41例,疗效较为满意 。41例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5~78岁,平均70.5岁;糖尿病病程8个月~15年,平均5.0年;皮肤瘙痒病程3个月~10年,平均2.8年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严格饮食控制,使用降糖药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18mmol/L并内服防风通圣丸1包/次,3次/日;六味地黄丸10粒/次,3次/日,4周为1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全身及局部瘙痒症状完全消失,皮损消退;显效:全身及局部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有效:瘙痒症状减轻,皮损有减退;无效:瘙痒症状无减轻,皮损无消退 。结果痊愈17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占90.24% 。任氏以防风通圣散治疗风热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40例:基本方为防风10g,荆芥10g,连翘15g,麻黄6g,薄荷10g,川芎10g,当归0g,白芍15g,黑栀子6g,大黄6g,芒硝6g,石膏15g,黄芩12g,桔梗15g,滑石15g,甘草6g 。外用三合粉(滑石粉、炉甘石、氧化锌各等份)擦局部 。治疗结果,痊愈35例,无效5例 。李氏2应用多虑平和防风通圣丸治疗皮肤瘙痒症患者32例,取得较好疗效 。3例门诊病人中,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35.7岁诊断明确,无原发皮肤损害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有关检查未发现原发病瘙痒的发生或加重均与精神刺激或情绪波动有关 。全身性12人,局部性瘙痒20人,在局部性瘙痒病中双下肢瘙痒15人,单小腿瘙痒1人,背部瘙痒4人,均为持续性瘙痒,阵发性重 。病程最短2周,最长1年 。治疗方法:多虑平25mg,1日3次口服(其中个别对多虑平引起的睡不能耐受者改为50~75mg晚上1次口服);防风通圣丸6g,每日3次口服;全身性瘙痒病者服维生素C0.2g,1日3次 。病程在3个月以下者,连续治疗1个月;病程在3~6个月之间者,连续治疗1.5个月;6个月上者,连续治疗2个月 。治疗效果:32例病人全部治愈,瘙痒消失时间从治疗之日起最短3天,最长16天,病程愈长治疗起效时间愈长 。治疗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2个月 。除一例全身性瘙痒病患者在1年内失访外其余31例随访2年未再复发 。
【病案举例】
1.患者,男,65岁,2003年12月10日初诊患糖尿病8年,患皮肤瘙痒症5年 。近来,病情逐渐加重,瘙痒心烦,夜间难以入睡,经多方治疗,效果欠佳 。诊见:面红耳赤,周身皮肤干燥,四肢、胸背有散在抓痕血痂,抓搔处的皮肤增厚、粗糙,口干苦,大便结数日一行,舌红苔黄,脉弦滑,证属腑气不通,肝肾阴虚,风热壅盛 。
在严格控制饮食、血糖基础上,给予防风通圣丸1包/次,每日3次;六味地黄丸10粒/次,每日3次,连服6日,部分抓痕、结痂脱落,瘙痒大减,大便通畅,睡眠等症状亦好转,继服18日诸症消失2 。
按:糖尿病患者因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刺激皮肤瘙痒,或皮肤含糖量增高乳酸增加,致使皮肤处于脱水状态,老年人体内含水量减少,更加重了这种病理变化,致出汗减少,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 。
老年人糖尿病瘙痒症有其特点:老年人运动量减少,胃肠功能减退,气机不畅,腑气不通,燥热内盛,易出现胃肠腑实 。腑气以降为顺,腑气不通,浊气不降,壅而化热,内热壅盛;加之素体肝肾阴虚,阴虚内燥,邪热炽盛,壅而不降,闭于清窍,郁于肌肤,故见头晕,心烦不寐,皮肤瘙痒等 。防风通圣丸有解表通里疏风清热作用,主治外感表邪,表里俱实所致恶寒发热头痛眩晕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及皮肤疮疡湿疹等症,现代用于湿疹、荨麻疹痤疮、神经性皮炎、多发性皮疹等具有上述症状者六味地黄丸为补阴剂的首选方,现多用于治疗糖尿病 。两药配用疏通腠理、调畅气血、通利三焦,共奏疏风解表、泻热通便、养阴润燥止痒之功,切合病机,故收良效 。
2.陈某,男性,70岁,1998年10月初诊 。患者诉全身瘙痒,抓痕累累,部分出现苔藓样变而来诊 。诊见全身无明显原发性皮疹,均属继发损害,胃纳可大便干,苔黄,脉滑数 。诊为皮肤瘙痒症,证属血虚风燥,治拟疏风清热凉血润燥,药用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桃仁各12g,蝉衣、红花各6g,当归、黄柏各15g,紫草、丹皮、赤芍各10g,生地、麻仁各20g 。服药10剂,皮损大部分好转,大便不干,瘙痒减轻 。拟方防风、栀子、薄荷、蝉衣各6g,赤芍、刺蒺藜、当归、鸡血藤各15g,麻仁10g,生地、白茅根各12g 。再服12剂后皮损愈 。随访半年未复发 。
按:防风通圣散始见于刘完素《宣明论方》,《医方集解》中称之为双解散,功能疏风解表,临床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内有蕴热之表里俱实证及疮疡肿毒 。由于该方疏风解表不忘养血活血,清热泻下兼顾健脾和胃,立意独到,疗效可靠,故后世医家将本方化裁后,用于治疗斑疹、痤疮、湿疹、皮肤瘙痒症,常取佳效皮肤病虽位在体表,但邪气袭人易致阴阳失调,乃至脏腑功能失常,久则气血运行不场,形成脉络瘀阻,实为顽固性皮肤病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之根本原因 。故以表里双解之剂祛病邪,通利脏腑内外,再配合活血化瘀之药调畅血行,祛腐生新,才能营卫调和,病邪得除,从而达到治愈之目的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皮肤瘙痒症医案】3.王某,女,35岁 。1994年3月1日初诊 。患皮肤瘙痒症1年半 。自述皮肤瘙痒严重,以夜间为重,为阵发性加剧 。饮酒、情绪变化及衣着不适时可诱发,一般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1~4小时 。发作时,全身剧烈瘙痒、难以忍受,常由于剧烈搔抓致皮肤出现血痕由于病情常夜间发作,故夜间常失眠,曾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可显效,但仍易复发,故来门诊治疗 。查病人一般情况可,精神不振,全身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划痕试验(-),未见特殊有价值检查 。处方:丹皮10g,紫草20g,丹参10g,蝉蜕10g,全蝎10g,荆芥20g,防风20g,大青叶10g,蛇床子10g,苦参10g,地肤子10g,生石膏10g,黄柏10g 。每日1剂,服10剂后,病人全身瘙痒减轻,继服10剂后,病人自述全身无瘙痒症状,给予防风通圣丸合龙胆泻肝丸服用半个月 。2年未再复发2
4.王某,男,49岁,工人,因全身瘙痒半年就诊 。患者半年前因女儿就工不顺致心情不畅,先有焦虑、多梦、健忘等神经官能症状,继之发现双小腿瘙痒,渐及全身 。瘙痒呈持续性,重时痛苦不堪 。曾到多家医院及皮防所求治,经口服扑尔敏、外涂糖皮质激素软膏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mmHg,头颅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率8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全身皮肤未见原发性损害,可见抓痕及血痂,双小腿及背部为重,胸部透视无异常,心电图正常,血、尿、粪常规及血脂、血糖、肝功正常检查均正常 。给予多塞平25mg,每日3次口服;防风通圣丸6g,1日3次口服;维生素C0.2g,每日3次 。至第10天瘙痒消失,继续治疗满2个月,随访2年未再复发2 。
按:瘙痒病是指临床上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在皮肤病分类中归属神经精神障碍类疾病 。除部分与某些原发病如胆道梗阻、糖尿病、痔、蛲虫病、物理化学刺激等有关外,相当一部分无原发病变,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忧郁和挫折可能是基本的发病因素 。本次报道的32例即属于此种情况 。多虑平为三环类抗抑郁药,一方面通过影响中枢神经产生镇静和情绪调节作用,削弱不良因素对大脑皮质的刺激,降低机体敏感性恢复皮肤正常感觉,另一方面通过拮抗组织胺H1、H2受体起到止痒作用 。维生素C为强效抗氧化剂,能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减低其渗透性及脆性,具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该病属中医“风瘙痒”、“痒风范畴,究其原因以风为主 。防风通圣丸是治疗各种风邪的通圣之方,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 。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具祛风、清热、活血、止痒之功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祛风解表、止痒,使风从表解;川芎、当归、白芍活血祛风,以散血中之风邪;黄芩、桔梗、连翘清肺卫、气分之热;大黄、芒硝通利大便;滑石、栀子清解小便;白术、甘草健脾燥湿,缓和诸药 。故多虑平合防风通圣丸在治疗瘙痒病上收到良好效果,从中提示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某些顽固病证方面存在巨大潜力 。
推荐阅读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玫瑰糠疹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带状疱疹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梅尼埃病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鼻咽浆细胞肉芽肿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额窦炎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慢性鼻窦炎医案
- 布丁制作方法 布丁怎么做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慢性卡他性中耳炎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医案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共同性斜视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