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加减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案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后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粘连带引起的肠管急性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
大多数患者有腹部手术、炎症、创伤或结核病史,发作前有暴饮暴食或剧烈运动诱因;以往常有腹痛或曾有因肠粘连就诊病史 。少数为腹内先天性索带者多见于儿童 。症状主要有阵发性腹绞痛与反复呕吐,吐物为黄绿色液体,甚至为粪汁样,摸到肠型及听到高亢肠鸣音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重要的是要区别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 。粘连性肠梗阻如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袢性梗阻,手术须及早进行,以免发生肠坏死 。对反复频繁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压迫所致的肠梗阻,较常见,占各类梗阻的19%~20% 。
肠粘连和腹腔内粘连带形成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先天性者较少见,可因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后天性者多见,常由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起临床上以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为最多 。常见有两大类:①广泛性粘连、包括片状粘连;②索带状粘连,粘连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肠、容易发生在阑尾切除手术后(尤其是阑尾穿孔腹腔引流术后)或盆腔手术后 。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主要是小肠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病人多有腹腔手术、创伤或感染的病史,以往有慢性肠梗阻症状和多次急性发作者多为广泛粘连引起的梗阻;长期无症状,突然出现急性梗阻症状,腹痛较重,出现腹部局部压痛,甚至腹肌紧张者,即应考虑是粘连带等引起的绞窄性肠梗阻 。手术后近期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应与手术后肠麻痹恢复期的肠蠕动功能失调相鉴别,后者多发生在手术后3~4d,当自肛门排气排便后,症状便自行消失 。
【病案举例】
范同心以理中汤加减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效果良好 。
【理中丸加减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案】王某,女,59岁,1999年3月7日初诊 。2年前因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胀无排气,腹部X线示肠腔内有液平面,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而行手术治疗 。又因腹痛、呕吐诊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而再度手术,术后月余,再次出现腹痛、腹胀难忍,午后尤甚,不排气,大便秘结,腹中雷鸣,畏寒乏力 。舌淡红、苔白滑,脉弱辨证属中阳衰微,阴寒内盛,升降失常,腑气阻滞治宜温补中阳,行气通腑 。药用:党参、麦芽各15g,干姜、白术、乌药、大腹皮、建曲、赤芍、鸡内金各10g,炙甘草6g,茯苓12g附子5g服3剂后,腹胀痛大减,已下干结大便数枚,仍脘闷、纳呆、口淡无味,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中焦仍有虚寒,脾阳未复上方加黄芪15g,继服6剂后诸症消失 。
按:本例虽有痛、吐、胀、闭的症状,然舌淡,脉不实,且年近六旬,几经周折,元气已伤,峻猛攻下,伤气耗阴,显然不宜,本例,、治以理中汤加味,温补中阳,行气散结,使脾胃升降功能正常,气机之枢调顺,腹痛、便结之症可解 。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重要的是要区别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 。因为手术治疗并不能消除粘连,相反地,术后必然还要形成新的粘连,所以对单纯性肠梗阻、不完全性梗阻,特别是广泛性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 。中药治疗可用复方大承气汤,症状、体征轻者用生植物油或理气宽肠汤,也可配合针刺足三里如手术后早期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多为单纯性肠梗阻,而且这种新形成的粘连,日后可部分或全部吸收,非手术治疗效果常较满意 。
粘连性肠梗阻如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袢性梗阻,手术须及早进行,以免发生肠坏死 。对反复频繁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
推荐阅读
- 理中丸加减治腰椎骨质增生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骨折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胃癌手术后口疮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胆道术后“T”管引流胆汁过多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多涎症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唾液减少症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过汗伤阳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不明原因高热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失眠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眩晕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