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规则没搞懂,牧原转债老秦损失8000多万,看完直呼,不冤


一条规则没搞懂,牧原转债老秦损失8000多万,看完直呼,不冤


文章图片


一条规则没搞懂,牧原转债老秦损失8000多万,看完直呼,不冤


猪茅牧原股份曾经是大A的明星 , 想当年 , 猪周期鼎盛的时候 , 甚至在20年左右深市行情 , 因此老秦仍以1300多亿身价位居河南首富 。
牧原股份发行的牧原转债也曾被可转债市场寄予厚望 , 其董事长秦英林也投入重金 , 一共95亿的可转债 , 人家一个人就投入了37亿 。
按照咱们常规来算 , 这批可转债怎么也得等130 , 到达强赎期才售吧?
这个130强赎博弈 , 老秦估计没有学过问井挖财的强赎博弈策略 。
如果130售完 , 算一下 , 37亿一共可赚11个亿 , 这得养多少猪娃才能赚这么多啊?看来还是资本市场来钱快 。
令人诧异的是 , 因为对规则理解的问题 , 老秦不但没有从中获利 , 反而吃了监管函 。
意料之外的监管函
先看这则监管函

咱们来复盘看一下 , 老秦今年2月17日售出牧原转债579万张 , 平均115元/张 , 金额6.66亿 。
这个价位应该是大宗转让 , 因为2月17日当日交易量才3个亿 。
熟悉规则的都知道 , 目前上市公司股东配售的债券 , 需要持有6个月以后才能转让 , 如果违规 , 获利部分归公司 。
也就是说这获利的8000多万 , 将会归还公司 。 不过相对于1000多亿的老秦 , 虽说是九牛一毛 , 但那是现金 。
到底冤不冤冤?
这里争执的焦点在于买入时间的认定
如果正常来看 , 踩着6个月的节奏进行转让 , 似乎秦英林真是有点“冤” 。
从公司角度来看 , 秦英林完全遵守六个月内不减持的规定 。 其实不然 , 问题在于他们并没有理解交易规则 , 导致严重的错误 , 罚了款 , 丢了人 。
知微见著 , 不易察觉的规则
问题的根源在于怎么计算买入起始点 。 从公司公告来看:买入时间就是发行日T日 , 也就是8月16日 , 并往后推了一日 , 恰好在6个月后也就2月16日递延一日2月17日交易 , 看似无懈可击 , 并据此行动 。
按公司角度来说 , 认为遵守了规则 , 但理解实则有瑕疵 。

因为按照物权法以及登记管理要求 , 起始买入确认时间应该为中登登记日 。那么牧原转债在8月25日完成初始登记 。 公司公告明细也确认在8月25日 。
如此微小的差别 , 也难怪 , 虽然错误理解 , 但损失可是实实在在的 , 也就是说 , 老秦于今年2月25日之后交易才合规 , 稳妥起见 , 可以过几天再交易 。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 , 老秦35亿中仅仅出手了6.6亿 , 大部分仍在手上 , 将来仍不乏机会获得巨额利润 。
那作为吃瓜群众 , 咱们看一下 , 为什么老秦刚过“禁售期”就着急的要转让 , 一日都不多等 ,
并且2.17日当日的价位已经到了140了 , 老秦仅以115的价位就贱售了 , 相当于折价了17个点 。
看到这么大折价 , 不仅要流口水了 。
再看公司3月15日公告 , 老秦再度减持牧原转债 , 目前仍有百分之二十的份额 。
如此频繁动作 , 不仅让人产生疑问 , 莫非要下修了?
牧原转债95个亿的规模 , 也算是规模比较大的债了 。 正股猪茅 , 账上现金流充裕的大个头债 , 市场上给的溢价率并不高 , 仅有十几个点 , 下修一般是不得已而为之 , 一来时间还早 , 发行还不到一年 , 距离到期还有5年多 。 牧原显然不像 。
因为这个债当时发行的时候 , 正股低迷 , 所以 , 转股价相对并不高 , 按说 , 强赎是正确的道路 。
目前转股价值已经有了114了 , 距离130仅有一步之遥 , 公司账上去年9月显示货币资金为90多亿 。 对于市值将近3000亿的盘子 , 95亿的可转债仅占不到3个点 。 下修与强赎对大股东的稀释都不大 。

近期养猪的没有去年挣钱了 , 前几天买肉 , 市价8块 , 想到去年动辄20多的猪肉 , 猪肉实惠 , 换来了养猪场每头猪获利锐减 。 按照生猪肉6块2左右 , 玉米1.4左右 , 豆粕2块 , 目前的料肉比1.5比1 , 一头猪可赚毛利400多 。 如果饲料价位跌下去 , 毛利将会飙升到1000来块 。
去年扩大猪场的如果管理不善 , 加上粮食价位上涨 , 有的已经开始亏损 。 目前可以算是猪周期的至暗时刻 。
猪周期驻底时间为一年到两年不等 , 现在是扩大猪场的机会 , 低迷时候扩张 , 高景气度收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