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水肿医案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 , 泛滥肌肤 , 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疾病 , 严重者还伴有胸水、腹水等 。水肿初起多从眼睑开始 , 继则延及头面、四肢以及全身 , 也可先从下肢开始 , 然后及于全身 。中医认为 , 水肿病多为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或劳倦内伤 , 导致肺失通调 , 脾失转输、肾失开合 , 终至膀胱气化无权 , 三焦水道失畅 , 水液停聚 , 泛滥肌肤而成 。故《素问》指出水肿病发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治当以调节脏腑气化功能为主 。
【临床应用】
李氏108等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水肿50例 , 临床表现见:面部及肢体水肿 , 伴乏力、睡眠不佳、食欲减退、情绪不稳定 。水肿面部较重 , 晨起明显、午后及活动后减轻 。(临床检验排除心、肝、肾、血液、内分泌等病变) 。治疗:口服参苓白术散2袋 , 1日3次 。
较重者 , 口服参苓白术散3袋 , 1日3次连续服用1~2个疗程 。
结果:50例中 , 痊愈(1~2个疗程治疗 , 症状全部消失)42例 , 好转(经1~2个疗程治疗 , 症状明显减轻)5例 , 无效(经1~2个疗程治疗 , 症状改善不明显)3例 。冯氏109等以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水肿60例 , 其中女40例 , 男20例;年龄30~45岁病程1个月至1年 。临床表现为面部及肢体水肿 , 伴乏力 , 睡眠不佳 , 食欲减退 。情绪不稳定 。面部水肿较重 , 展起明显 , 午后及活动后减轻 。治疗:口服参苓白术散2袋 , 3次/日 。较重者 , 口服参苓白术散3袋 , 3次/日 。连续服用2~4周 。结果:60例中痊愈50例 , 好转6例 , 无效4例 。
【病案举例】
1.王某某 , 女 , 37岁 , 门诊病人 。该患者于3个月前 , 无明显诱因 , 出现眼睑水肿及下肢轻度水肿 , 午后及活动后减轻 , 各系统临床检验值均正常 。口服双氢克尿噻片25mg , 氨苯喋啶片50mg , 日2次 , 服3停4.应用过程中 , 水肿消除 , 停药即复发采用本法治疗1个疗程 , 水肿明显减轻 。继第2个疗程后 , 水肿全部消失 , 随访未再复发 。
按:水肿 , 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证候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采用西药对症治疗 , 效果尚不满意 。故采用加倍剂量的参苓白术散口服 , 本方以人参为君 , 大补元气 , 白术为臣 , 佐以茯苓、白术合用 , 健脾利湿 。辅以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健脾益肺 , 脾能运化水湿 , 肺为水之上源 , 培土生金 , 致脾气充分 , 肺水调达 , 从而达到利水消肿的目的 。
2.张某 , 男 , 36岁 , 工人 , 1991年3月15日诊眼脸及颜面反复浮肿年余 , 劳累后浮肿明显 。曾多次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心电 。 , 
图等均正常 。口服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呤等利尿剂 , 效不佳 。刻诊:眼睑、颜面浮肿 , 疲软乏力 , 胸脘痞塞 , 二便如常 , 舌淡 , 苔薄白腻 , 脉缓弱 。此乃脾胃气虚 , 水湿不利治宜健脾化湿 ,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黄芪、桂枝 。连服5剂后 , 眼睑、颜面浮肿消失 , 余症好转 , 续服原方5剂 , 诸症悉除110
按:患者系搬运工人 , 由于长期劳倦过度 , 饮食失调 , 伤及脾胃 , 脾虚运化迟滞 , 水湿停聚而为肿 。方中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 , 和胃渗湿 , 黄芪、桂枝以益气通阳 。诸药合用 , 共奏健脾化湿之功 。
3.李某 , 男 , 48岁 , 职工 。1982年6月5日初诊 。患者两年来周身浮肿 , 四肢、腹部尤甚 。时消时起 , 但化验检查找不到原因 , 服利尿消肿之中西药 , 效果不佳 , 近1月来肿势加重 。诊见:面色苍白 , 气短 , 腹胀如鼓 , 恶心嗳气 , 小便少 , 大便溏 , 下肢呈凹陷性水肿 。舌质淡苔白 , 脉缓 。辨证求因 , 当属脾虚不运 , 不能制水 , 横溢泛滥所致 , 是为“阴水” 。治则:补脾土渗水湿 , 温肾阳 。处方党参25g , 白术15g , 云苓15g , 陈皮15g , 薏苡仁18g , 炒白扁豆18g , 淮山药18g , 桔梗9g , 黄芪20g , 制附片9g , 泽泻12g3剂水煎服 。6月9日二诊 , 上症稍有好转 , 肿势略轻 , 饮食仍差 , 上方去山药加焦三仙各15g 。连服6剂 , 水肿渐退 。又嘱服健脾丸月余 。后经访问 , 水肿未再发作 。15
按:《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 , 游溢精气 , 上输于脾 , 脾气散精 , 上归于肺 , 通调水道 ,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 五经并行”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人体水液的代谢主要靠脾的运化 , 肾阳的温煦 , 肺气的宣降及三焦的气化功能 。正如张景岳所说:“凡水肿等证 ,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 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 , 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
本例水肿时间较长 , 久必正虚 , 如不察虚实 , 急于取效 , 喜行利水 , 脾阴大伤 , 正气更虚 。阴损及阳 , 导致肾阳也虚 , 形成恶性循环 。王师认为:水肿长期不退 , 时消时起 , 临床上以脾肾阳虚者十之八九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水肿医案】治疗时应采取温补脾肾之法 , 不能图一时之快而峻剂逐水 , 犯虚虚之戒 。因而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 止流塞源 , 培土制水 。使脾运健 , 肾阳复 , 肺气宣 , 壅滞通 , 不治水而水自利 , 不消肿而肿自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