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加减治盆腔炎医案、配方
盆腔炎
【四逆散加减治盆腔炎医案、配方】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下腹疼痛、坠胀、带下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盆腔炎的形成主要与湿、热、毒之邪关系密切 。但据其感邪的轻重、深浅、正气的强弱、病程的长短治疗得当与否,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多因经期产后胞脉空虚之时,湿、热、毒三邪乘虚而入,与败血搏结于胞中;或伤及冲、任、带脉,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或湿、热、毒壅阻于冲脉,气血不能运行 。盆腔炎可因治疗不彻底,或体弱、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其病机特点多为虚实夹杂,“虚”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实”多为湿热毒邪为患,气血失和,气机不畅,血瘀胞中,冲任受阻 。盆腔炎的病理机制主要为湿热(毒)瘀结,可见其发病与肝、脾、胃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既可是肝经郁滞,气机不畅的结果,又可因外感所致,最终导致气机阻滞,影响气血运行,出现不通则痛的临床症状,故采用治疗肝胃(脾)气滞的基本方剂四逆散,方以作为治疗盆腔炎的基础方剂,随症加减,使气机调和湿热(毒)得除、气血调和,则病能除 。
【临床应用】
易氏15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盆腔炎,屡获良效 。取方为:柴胡6g,枳壳12g,白芍12g,炙甘草6g,红藤25g,败酱草25g应用如下:①湿热壅滞:下腹胀痛,口干口苦,带下色黄,大便不畅 。舌质稍红、苔黄、脉弦 。方用四逆散加味,方合四味散加木香、川朴 。②气滞血瘀:下腹胀痛或刺痛,以两侧下腹为甚,经期前后加重 。腰坠胀、带下色白或黄,舌质稍紫暗 。苔白或腻,脉细,方用四逆散加味,方合金铃子散加乳香、没药、香附、丹参、鸡血藤 。
【病案举例】
廖某,34岁,已婚,孕2产1,初诊主诉:下腹痛7年余病史:患者1996年足月顺产1胎,数月即放环后出现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异味,时外阴痒腰胀;曾在多家医院诊为“盆腔炎”或“附件炎” 。予静脉点滴抗炎药、中药灌肠等,药时症缓,停药复发 。近年以经前,经期1、2天下腹胀痛明显,近6天上症复发来诊,精神郁闷,夜寐欠佳,有口口苦,大便时硬时溏,舌淡稍胖,苔白、脉虚弦;妇检:阴道色黄质稠分泌物(+),宫颈稍肥大,宫体后位,常大质中,压痛(+)左附件增厚紧张,压痛(+),右侧(-) 。阴式彩超:符合盆瘀症声像 。中医诊断:盆腔炎(气滞血瘀);西医诊断:①慢性盆腔炎 。②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 。
治法:理气除湿,活血化瘀 。方药:四逆散加味方合金铃子散加减:柴胡6g、白芍12g、枳实12g、甘草6g、红藤25g、败酱草25g、延胡索10g、川楝子6g、香附15g、没药10g、牛膝12g、苡仁15g、沙参12g 。日1剂,连服3剂后下腹痛减轻,稍腰胀、带下色白,续服药1周,下腹痛消失,无腰胀、纳寐好,二便调带下量少,色白,妇检:子宫附件无压痛 。11月1日月经复潮,经来第一天下腹隐痛,持续大半天缓解 。经净后续用中药灌肠理疗10天,至今症未复发 。
按:四逆散为治疗肝胃(脾)气滞的基本方剂,《医宗金鉴》
说:“故君柴胡以疏肝之阳、臣芍药以泻肝之阴,佐甘草以缓肝之气,使枳实以破肝之逆 。三物得柴胡能外走少阳之阳,内走厥阴之阴,则肝胆之性遂而厥可通也 。”可见该方配搭极为巧妙,尤擅通调气机 。盆腔炎病位在胞宫、胞脉、胞络,主要的病因病机为湿热(毒)蕴阻,气机不畅,气血失和,因而采用四逆散作为基础方论治,取其疏肝理气,通调脾胃之性,加红藤、败酱草,两者具有活血祛瘀止痛,清热解毒之功,尤适于盆腔炎症 。偏湿热者合四妙散,以加强清利湿热之力,偏血瘀气滞者合金铃子散等,以着重理气化瘀止痛,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从临床运用疗效来看,本方较适于亚急性盆腔炎或盆腔炎的慢性阶段,其正气未虚,邪气尚实,本文的辨证分型亦据此来进行化分,对急性期较重的盆腔炎症,多给予抗炎治疗,同时运用此方,能减轻西药所致之恶心胸闷厌食等胃肠道反应,对于病程长的慢性盆腔炎症,可将此方加味进行中药灌肠加理疗 。因本方方体小,方性良,尤适于加味运用,在盆腔炎的治疗上值得推广 。
推荐阅读
- 四逆散加减治慢性附件炎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妊娠恶阻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不孕症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痛经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妇科疑难杂症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经前期综合征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原发性痛经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五、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医案、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