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急性肾盂肾炎医案

肾孟肾炎是指肾脏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一般伴下泌尿道炎症,临床上不易严格区分 。根据临床病程及疾病,肾肾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期,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 。
本病属于中医“劳淋”、“水气”、“虚劳”的范畴,其病因或由饮食不节,喜怒不时,虚实不调,脏腑不和,而致肾虚膀胱热,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下水涩,数而且涩则淋漓不尽;或由心肾不交,积蕴热毒,或酒后房劳,服食燥热,七情郁结所致 。急性者或由外感湿热毒邪,客及膀胱,上及于肾,使之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或,,,
由过食肥甘酒热之品,使脾胃健运失常,积湿生热,湿热下注,形成本病,或由七情郁结,房劳过度,精竭火动,相火亢盛,以致湿热蕴结下焦所致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清利下焦湿热,邪去正自安 。
【临床应用】
蒙氏用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急性肾肾炎患者42例,男12例,女30例;年龄20岁以下4例,21~0岁21例,31~40岁11例,41~50岁6例;病程30天以内13例,31~60天18例,61~90天8例,91~120天3例;经过抗菌消炎西药或其他中药治疗未效而转用本方法治疗18例,未经任何药物治疗24例 。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金银花20g,蒲公英40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10g,紫背天葵10g,柴胡10g,牛膝15g,滑石15g,萹蓄10g,麦10g,车前草15g,甘草6g热甚加青蒿15g,黄芩10g腰痛甚加千斤拔15g,川续断15g;血尿加白茅根20g,大蓟15g,小蓟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疗程一般为10~14天治疗期间鼓励病人多饮水,忌食辛辣煎炒燥热之品 。
治疗结果:痊愈34例,临床治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疗程最长16天,最短8天,平均11天 。
按:急性肾孟肾炎属于中医“淋证”、“腰痛”的范畴,中医认为湿热毒邪蕴结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灼热刺痛;伤及血络则血随尿出;湿热蕴久则伤及脾肾 。初期病情尚轻,治疗得当,多易治愈 。本例用五味消毒饮清解火热毒邪,配以萹蓄、瞿麦清热通淋;滑石、车前草清热利湿;牛膝活血利水,使热毒湿邪尽从小便而解,佐以柴胡疏解气郁 。组方合理恰当,故能获得佳效 。
刘氏用五味消毒饮治疗本病患者多例,方药组成:银花、公英、紫花地丁各30g,野菊花、紫背天葵各20g,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4次,7日为1个疗程 。临证加味气虚加黄芪;湿热重,加汉防己、黄柏、泽泻、茵陈;尿道有灼热者加石韦、扁蓄、瞿麦;尿浊加萆薢、菖蒲;有水肿加腹皮、茅根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病案举例】
陈某,女,46岁,农民,1996年3月日初诊,发热3天,发热恶寒,入晚尤甚,时有恶心,胸闷不适食欲不振,左侧腰部明显疼痛,尿频,尿急,小便深黄,少腹胀满,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式,脉弦数 。查体:体温38.9℃,急性病容,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左侧腰部叩击痛明显,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8×10,中性粒细胞占86%,淋巴细胞占14% 。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白细胞(+++),B超检查:排除泌尿系结石及肿瘤 。西医初诊为:急性肾盂肾炎 。中医辨证为湿热夹毒下注,膀胱气化失司而致热淋,治拟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五味消毒饮加味主之,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一枝黄花各15g,紫花地丁、紫背天葵、丹皮、车前子各12g,焦栀子、黄柏各10g,干芦根20g,三剂 。3月6日二诊,服药后诸症明显好转,体温降至38.1℃,效不更方,原方加减续服15剂 。复诊时诸症消失,尿常规复查3次皆正常,随访半年内未见复发 。
按:患者辨证为湿热夹毒下注,膀胱气化失司而致急性肾盂肾炎 。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消肿解毒,蒲公英解毒消肿散结止疼,而无苦寒伐胃之弊,反具健脾开胃之功 。野菊花,清热消肿,解毒利湿,与金银花相配,既清气分之热,又解血分之毒 。诸药相伍,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对湿热夹毒蕴结内脏,气血壅滞者,能使湿热之邪上行而从表散,下行而从二便解,使邪有出路 。
五味消毒饮组方严谨,有很强的清热解毒功能 。既能清气分热结,利水通淋消肿,又泻下焦湿热,善除三焦之火 。诸药合用、气血同清,三焦同治,而达抗菌消炎的目的 。对本病的治疗,药味用量宜大,同时注意临证加减用药 。根据微观发现急性肾孟肾炎有化脓性的病理变化,而采用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清热解毒与利湿通淋并举,这无疑比传统的治淋之法更切中病机 。
谢某,女,26岁,农民 。1999年7月14日初诊,尿频、尿急、尿痛伴腰痛1天半 。近日来连续在田地劳动,精神疲乏,前日被雨淋后始恶寒发热无汗,小便频急,滴沥涩痛伴腰痛 。诊见: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 。体温39.5℃,两侧肋尖有压痛、肾区叩击痛征阳性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10/L,中性粒细胞90%尿检查:脓细胞(+++),尿蛋白() 。西医诊断:急性肾孟肾炎中医诊为热淋,证属湿热下注,热毒壅盛 。治宜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味 。处方: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20g,野菊花20g,紫背天葵20g,连翘15g,黄芩15g,柴胡9g,车前子15g,泽泻15g,木通10g,甘草6g 。每天2剂,水煎分4次服 。服4剂,病情改善,热退,余症亦减,效不更方,续服6剂后,诸症悉除,进行血、尿常规检查均转正常,为巩固疗效守法续服4天,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按:急性肾孟肾炎属中医“淋证”范畴病机主要是湿热邪毒蕴结膀胱,导致气化不利 。本例重用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用黄芩、连翘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配车前子、木通、泽泻清湿热、利小便,使邪毒从小便而解,少佐柴胡以解气机之郁滞,甘草解毒,缓急止痛 。药证合拍,诸症自瘥 。
程某某,女,25岁,工人,1992年5月5日就诊患者腰痛3天,疼痛放射至少腹,小便赤涩,排尿时尿道灼热刺痛,口苦,右肾叩击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经尿检,西医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 。中医辨证:湿热蕴结膀胱,膀胱不能化气,邪热循经脉而上犯于肾 。腰为肾之府,故见腰痛;膀胱位于小腹,气化无权,故小溲淋痛 。治宜清热、利湿、通淋 。处方:金银花30g,野菊花12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30g,紫背天葵15g,栀子12g,甘草梢6g,车前子15g,泽泻10g 。服2剂后,腰痛减轻,小便量增、痛减 。继服6剂,诸症悉除,尿检正常10 。
按:肾孟肾炎属中医的淋证范畴,巢氏《诸病源侯论》提出:“诸淋者,肾虚膀胱有热也 。”《金匮要略》认为是热在下焦所致 。治疗上,清代《叶天士医案》中提出:“小溲淋痛,痛苦则闭结不宣,此下焦湿热,当以清热利湿为主 。”本例属下焦湿热所致之淋证,故用五味消毒饮加减,除下焦之湿热而取效 。
白某,男,55岁,退休工人 。1997年6月5日初诊患者反复尿频、尿急、尿痛8年,加重两天来诊 。既往有“慢性肾孟肾炎”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急性肾盂肾炎医案】病史 。两天前无明显诱因而突然起病,小便化验:白细胞上升,红细胞(+),蛋白微量 。现症见:尿频、尿急,尿灼热疼痛,尿量较少,色黄赤,排尿艰涩,伴有腰部疼痛,烦躁,发热,恶寒口干,舌苔黄腻,脉濡数 。证属下焦膀胱湿热,气化不利 。治用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活血祛浊之法 。拟用加减五味消毒饮,组成: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15g,车前草、白茅根、瞿麦各20g,川草蔛、甘草各10g 。每日1剂 。6月日,服上方3剂后,诸症状均有好转 。故守原方去银花,加牛膝15g,继服3剂6月12日,服药后,诸症平,仅见小便色黄,口干,复查小便常规未见异常 。用上方做适当调整:去白茅根、瞿麦,加生地、丹皮各15g,继服3剂 。后随访1月未发 。
按:患者年迈久病,御邪能力低下,湿热邪毒乘虚人侵,结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导致此症 。治用清热解毒利湿,凉血通淋之法,以五味消毒饮加车前草、瞿麦、萆等利湿通淋,白茅根凉血止血 。
症状减轻后,加用牛膝以活血通络壮腰 。后期又加生地、丹皮以养阴清热,疗效显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