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消毒饮加减治药物性皮炎医案
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疹,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 。药物性皮炎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最常见有可能引起皮炎的药物有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类以及青霉素、链霉素等 。
药物性皮炎的皮疹形态多种多样,但多以1~2种皮疹为主 。皮疹多为泛发性,对称性分布 。自觉瘙痒灼热 。重型药疹可伴有倦怠、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部分病例可伴有黏膜损害和内脏病变,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等危象 。除少数重型药疹外,一般病程短,停药及经适当治疗,约数日至3周即可痊愈 。
本病属于中医学“药毒”的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禀赋不耐,药毒内侵,化为风热湿邪,外蕴肌肤腠理,甚则毒扰营血,内传经络脏腑所致 。中医治则以清热解毒为主 。
【病案举例】
1.陈某某,男,3岁 。人院前5天因发热咽痛在当地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给予头孢拉定治疗,仍发热 。3天前,家长自予小儿复方磺胺二甲嘧啶散半包口服,2天前出现高热、皮疹,在当地治疗无好转,遂来本院 。查体:体温40℃,神清,皮肤布满出血性皮疹,咽充血明显,扁桃体Ⅱ肿大,可见脓点,心肺肝脾无异常,病理征阴性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10/L,中性粒细胞占79%,淋巴细胞占16%;血小板430×10/L;血红蛋白116g/L人院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磺胺药过敏性皮炎 。中医诊断:风热乳蛾;药毒 。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予五味消毒饮加味,处方:金银花9g,菊花9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9g,生石膏(先煎)50g,丹皮12g,赤芍12g,麦冬9g,玄参9g1剂退热,3剂咽痛皮疹减轻,共服7剂而愈
按:本例患者乃外感风热邪毒,搏于气血,蕴于肌肤,故用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重用石膏清气分热,赤芍、丹皮凉血消斑,麦冬、玄参清利咽喉,故一剂见效,七剂而诸症痊愈 。
2.李某某,女,49岁 。3天前因体检发现血糖增高而服用格列齐特、二甲双胍,服药后次日出现皮肤瘙痒、起风团,经抗过敏治疗无好转 。皮肤剧烈瘙痒,布满红色风团,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外阴瘙痒,肛周瘙痒,咽痛不能进食,大便秘结给予五味消毒饮加味,处方:金银花15g,菊花15g,蒲公英24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5g,生石膏(先煎)100g,玄参15g,地骨皮12g,大黄12g,荆芥6g,地肤子9g,白鲜皮9g.3剂痒止,皮疹消退,黏膜糜烂好转,继予清热解毒养阴调理5天而痊愈10 。
按:本例为胃肠湿热与风热邪毒相搏于肌肤而发病 。故用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玄参利咽,合地骨皮滋阴清热,石膏直折气分邪热,大黄通便,地肤子通利小便,使湿热从二便分消,地肤子、白鲜皮合荆芥疏风热湿毒而止痒,全方共奏清热滋阴,疏风解毒之功效,故三剂而风热湿毒得清,症见好转 。继以滋阴清热,共8天而愈 。
3.王某,女,34岁,2000年10月11日初诊 。患者因手指感染在当地医院用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但无不良反应,后因效果不佳加用先锋霉素治疗,随即出现全身皮肤潮红和粟米大小红疹,肘、腋等皱褶处少许水疱,伴瘙痒,继之恶寒发热,面部红肿,双目因肿甚不能开合 。皮肤科诊为先锋霉素过敏,曾用抗过敏药治疗无效 。舌质淡红,苔薄黄,边有齿印,脉细数 。测体温37.8℃ 。尿常规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10/L,中性粒细胞占80% 。辨证为热毒内伏,治当清热解毒,佐以透达 。用五味消毒饮加地肤子15g,白僵蚕10g,蝉蜕、姜黄各8g,大黄6g.10月15日复诊,诉3剂药后瘙痒明显好转,恶寒减轻,视其额部红疹大部消退,两颧及全身红疹亦较前稀疏,部分皮肤有皮屑剥脱,显出红色嫩肉,两肘及膝窝等处渗出黄白色水液 。药中病机,守前方加土茯苓30g,5剂药后病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药物性皮炎医案】按:患者因手指感染在先,且伴恶寒发热、局部红肿、白细胞升高等热毒为患征象,故以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为先;先锋霉素过敏后,证属邪热内郁,故用升降散透达郁热以抗过敏升降散中僵蚕伍蝉衣、姜黄配大黄能使瘀热表里分消 。加地肤子者,一则以其能通利小便,导湿热于下,二则《别录》谓本品“去皮肤中热气”,能祛风清热止痒,善治皮肤瘙痒 。二诊时,因药中病机,故主方不变;渗液为湿热外泄,故加大剂量土茯苓、地肤子透泄湿热 。药证相符,故能取得满意疗效 。
推荐阅读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玫瑰糠疹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急性荨麻疹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化妆品过敏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炭疽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四肢外伤后早期感染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骶髂致密性骨髓炎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椎间隙感染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胫骨髁骨折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流行性腮腺炎医案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水痘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