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散加减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无特异性病因或用器质性病因不能解释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疼痛或不适感,经上消化道内镜等检查不存在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依据 。按照1999年提出的罗马Ⅱ标准FD主要包括溃疡型消化不良、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以及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食欲不振、呕吐等临床症状,属中医学胃痛、胃痞、呕吐等病范畴 。中医学认为上述诸症的病理机制多为脾气虚弱、水湿不化胃失和降,即脾胃运化功能减退 。胃镜、钡餐胃肠造影、B型超声和各种化验检查,证实、,
胃、肠、肝、胆、胰等均无特殊异常,并经随诊一个时期后,患者仍无新的异常发现,即可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形成原因主要还是涉及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慢性炎症、上胃肠道运动功能失调、患者的神经精神因素等诸方面有关,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角,目前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有关,故治疗上一般首选促胃肠动力药 。
【病案举例】
林氏等在诊治本病过程中在抑酸药及促胃动力药疗效不佳时,考虑选用中药藿香正气滴丸治疗 。林氏等选择20例门诊患者及84例住院患者,均不同程度有腹胀、上腹部不适、早饱、烧灼感、食欲不振、嗳气6个主要症状,经电子胃镜、B超、胃肠钡餐排除器质性病变确诊 。对上述6项症状进行评分 。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 。中西医结合组(在多潘立酮的基础上,采用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23~66岁;轻度9例,中度22例,重度11例 。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及法莫替丁治疗),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22~65岁;轻度10例,中度23例,重度9例 。中西医结合组:多潘立酮10mg,每天3次口服;藿香正气滴丸,每次1袋,每天2次口服 。对照组:多潘立酮10mg,每天3次口服;法莫替丁20mg,每天2次口服 。治疗期间常规饮食,禁服其他药物 。
疗程均为4周,4周末复查 。观察指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上述6项主要症状评分变化,记录疗效指数 。观察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中西医结合组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实验结果表明,在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的基础上,运用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多潘立酮联合法莫替丁,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个理想方案 。
陈氏采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每次2粒,每天2次口服;对照组采用藿香正气滴丸,每次1袋,每天2次口服 。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期间两组均停用任何治疗本病的其他中西药物 。治疗组30例,治愈10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对照组30例,治愈5例,好转3例,无效6例,其余16例因无法耐受其强烈气味而中止治疗,总有效率2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 。
杨氏3等使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口服治疗本病,对照组予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胃加强G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 。治疗观察40~80天 。治疗组疗效、症状积分和胃排空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李氏等采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每次3粒,2次/天,口服 。连服4周为一疗程,严重患者用4~6周 。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片每次10mg,3次/天,饭前30分钟服用,4周为疗程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性药物,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67.3% 。认为经现代工艺制成的藿香正气软胶囊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临床观察优于多潘立酮组,无不良反应,服用方便,适宜基层推广应用 。
赵氏等治疗组采用藿香正气液,每次10ml,每日3次,餐前口服;同时口服西沙必利片,每次10mg,每日3次,饭后服 。对照组口服西沙必利片,每次10mg,每日3次,饭后服 。疗程均为1个月 。治疗组112例,显效35例(31.3%),有效46例(41.1%),无效31例(27.7%),总有效率为72.4% 。对照组52例,分别为显效7例(13.5%),有效15例(28.8%),无效30例(57.7%) 。经Riddit分析,有显着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胃电节律改善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按: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复杂,尚不能完全阐明,但认为胃肠道运动障碍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胃电图检测显示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缓慢节律或快速节律紊乱 。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滴丸可以通过增强胃张力调整胃动力节律等多靶点药效作用,改善胃蠕动,而减轻诸症 。方中藿香芳香化湿、调和脾胃,紫苏醒脾胃化湿滞,白芷下行肠胃除湿浊,厚朴健脾燥湿,宽中化滞,大腹皮行气导滞、宽中除胀祛湿浊,半夏、陈皮和胃,降逆除恶心呕吐,茯苓健脾和胃,化湿利水,以助脾胃的运化机能,诸药协同,共奏脾胃运化之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