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急性阑尾炎医案、配方

急性阑尾炎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为早期的阑尾炎,病变多只限于阑尾黏膜或黏膜下层 。肉眼观,阑尾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失去正常光泽 。镜下,黏膜上皮可见一个或多个缺损,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属中医学“肠痈范畴,是因饮食不节、寒温不适、情志不调等因素导致肠道传化不利而为病 。其总的发病机制不外乎气滞、血瘀、湿阻、热壅等,而临床上无热证或热证不明显者,并不少见 。
【临床应用】
张庆伟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方药组成:桂枝10g,茯苓30g,赤芍12g,牡丹皮10g,桃仁10g,冬瓜仁30g白芍10g,野菊花15g,败酱草30g,丹参30g,蒲公英15g,延胡索0g,川楝子10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最长服4个疗程,并配合粗盐外敷法:取粗盐1000g在锅中炒热后装人布袋中,外敷麦氏点处,凉后再回锅炒热,外敷,每次30min,每日2次治疗期间不应用任何抗生素 。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12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6例,女76例;年龄15~68岁;病程最短的1天,最长的12天,平均3.6天;血白细胞增高者58例,中性粒细胞增高者78例;体温增高者18例,最高体温37.8℃ 。患者均以腹痛为主要症状,或伴有恶心、呕吐,右下腹麦氏点有固定的压痛点,均无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舌质暗,苔薄白,脉沉弦 。并行彩色多普勒排除泌尿系结石和盆腔炎症 。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及局部体征完全消失,血常规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及局部体征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及局部体征无变化或加重,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
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痊愈16例,显效76例;2个疗程,痊愈48例,显效58;3个疗程,痊愈92例,显效16例;4个疗程,痊愈99例,显效11例,无效2例 。其中无效2例均为服药2个疗程无效放弃中药,而改用西药保守治疗的 。
【病案举例】
王某,女,36岁,2002年3月25日初诊,转移性右下腹疼痛5天来诊,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疼痛,呈持续性痛,即而转移至右下腹,伴有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恶寒,在村诊所给予静脉滴注甲硝唑250ml,每日1次,共静脉滴注3次,右下腹疼痛无明显减轻来诊 。查舌质暗,苔薄白,脉沉弦 。血白细胞:11.2×10L,中性粒细胞79% 。并做双肾、输尿管膀胱彩色多普勒;子宫、附件、阑尾彩色多普勒均未见异常 。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给予中药上方6剂,水煎服,每日1剂,并应用粗盐外敷法,日2次 。经上治疗1个疗程,右下腹疼痛明显减轻,2个疗程右下腹疼痛消失,再应用上方3剂,巩固疗效 。随访至今未复发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急性阑尾炎医案、配方】按:方中桂枝通血脉,茯苓健牌利湿,安正气,芍药调营,牡丹皮、桃仁活血化瘀,合而用之,共奏化瘀消之效临床上应用于妇科病证的较多,而运用于阑尾炎的未有报道 。上方中加用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野菊花、败酱草加强清热解毒的功效;加丹参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全方共奏温经化瘀、活血解毒之效 。临床上适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无热证或热证不明显者,效果较好,对热证较重者不适用 。服药期间嘱患者忌辛辣、生冷之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