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肠易激综合征医案、配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肠易激综合征医案、配方】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为主要症状 。患者往往终年累月,反复发作 。近年来已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基础的心身疾病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精神因素;②饮食和药物因素;③肠道生物菌感染因素;④肠道分泌和吸收功能改变等 。
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的泄泻、腹痛、便秘范畴,多因①脾胃虚弱、饮食所伤;②情志失调、气滞血瘀;③素体阳虚、脏腑失煦,阴亏血少,失于濡养所致 。
【临床应用】
胡氏以疏肝理气、健脾除湿为主,兼肾虚者佐以温肾治疗方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木香、厚朴各10g,白芍、橘皮、扁豆、枳壳各12g,山药20g,甘草6g,党参、白术、茯苓各15g兼肾虚者加吴茱萸、补骨脂、五味子各15g,姜10g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于餐后服用 。1周为个疗程治疗期间不过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以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良效 。所选病例共76例,均为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门诊患者 。其中男35例,女41例;年龄18~65岁,平均48岁;病程1~18年,平均6年 。
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55例,便秘8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21例,伴有不同程度腹痛68例 。治疗结果:显效54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7% 。
杨氏所选42例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24~57岁,其中30岁以下4例,31~40岁24例,41~50岁12例,51~57岁2例 。病程1~10年不等 。全部病例有腹痛腹泻症状,其中腹泻与便秘交替者3例,腹泻每日2~3次者16例,4~5次21例,5次以上者2例,多数病例兼有腹胀、肠鸣、纳呆 。4例均做大便培养3次未发现异常;均做钡灌肠或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均可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疾病 。治疗方法: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0g,陈皮6g,甘草10g,青皮6g,谷芽15g,白术15g,茯苓15g,葛根12g 。每日煎服1剂,1个月为1疗程 。要求患者保持精神愉快,睡眠充足,忌食油腻生冷及辛辣烟酒等物,适量活动 。辨证加减;气机壅滞型加木香、台乌、厚朴、槟榔;肝气乘脾型加木香、防风、扁豆;脾气虚弱者加沙参、黄芪、砂仁,气陷者加升麻,并重用黄芪;气郁伤阴型酌加火麻仁、生地黄、玄参、麦冬,或合一贯煎化裁;脾肾阳虚型加附子、炮姜、肉桂、补骨脂等 。
治疗结果:痊愈16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服药时间最短12天,最长60天治疗期间未发现毒副作用 。
陈氏等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方法: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6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用临床疗效参考标准和症状自评量表(CL一90)进行评定 。
结果:6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临床治愈19例,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SCL一90评定显示:疗程结束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SCL总分、阳性症状均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诸因子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 。
陈氏等选用门诊病例61例,其中男20例,女41例;年龄20~60岁;病程1.3年 。治疗方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 。基本方:柴胡、香附各12g,枳壳15g,川芎6g,白芍20g,甘草、陈皮、合欢花各10g 。加减:便溏加白术、山楂各1g;便秘加大黄15g,代赭石(先煎)30g;神情抑郁,多愁善感(抑郁型)加郁金15g,丹参30g;气虚加党参25g;夜寐不实加远志10g,夜交藤30g;神情焦虑,紧张不安(焦虑型)加远志10g,酸枣仁15g,丹参30g 。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服,1月为1疗程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药物,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愈19例,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8% 。
王氏45所有病例均为2001年6月至2003年10月医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51例,其中男19例,女32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21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6个月 。对照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岁;病程最长27年,最短4个月 。治疗方法:治疗组: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 。基本方:柴胡12g,陈皮10g,香附12g,川芎6g,枳壳15g,白芍药15g,甘草6g.腹痛甚者加重白芍药20g,加延胡索12g、川子10g;腹胀明显者加重枳壳20g,加木香10g;腹泻者加白术15g、茯苓15g;便秘者枳壳易枳实15g,加大黄10~15g;神情焦虑、夜寐不安者加合欢花15g、夜交藤30g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 。对照组:用硝苯地平5mg,谷维素10g,均每日3次口服 。两组患者均服药4周为1个疗程,观察期间不合并使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愈:治疗组17例,对照组4例;显效:治疗组25例,对照组9例;有效:治疗组7例,对照组8例;无效:治疗组2例,对照组4例;总有效率:治疗组96.08%,对照组84.00%
贾氏等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治疗方法:治疗组68例,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基本方:柴胡、陈皮各12g,川芎、香附、枳壳、白芍各9g,茯苓、白术、木香各15g,厚朴6g,炙甘草3g 。若腹痛较重,腹痛欲泻加防风、延胡索,大便黏液较多加苍术、红藤,便秘加大黄,大便不爽加大腹皮、槟榔,失眠多梦加合欢花、夜交藤、酸枣仁,泛酸呕吐加吴茱萸、黄连,气虚加党参、黄芪,阳虚加桂枝,阴虚加石斛、麦冬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对照组40例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0.1g,每日3次口服,腹泻者加思密达3g,每日3次,便秘者加福松10g,每日3次,失眠多梦多虑者加舒必利0.2g,每晚顿服 。两组患者均以服药4周为1个疗程 。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心理调节和饮食调整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77.5% 。
【病案举例】
1.陈某,女,43岁,于2000年10月22日就诊 。间隙性腹痛、腹泻6年,每次发病均为精神过度紧张所诱发,且腹痛即泻,泻后腹痛缓解,每日2~5次,伴胸胁胀满、纳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多次大便常规检查正常 。纤维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
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辨证为泄泻 。证属肝郁脾虚 。治以疏肝健脾 。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白芍、白术、茯苓、扁豆各15g,山药20g,橘皮、木香、厚朴、枳壳各12g,甘草6g服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续服1个疗程,随访半年未复发 。
葛某,女,48岁,2002年8月17日初诊 。自述泄泻反复发作9年,大便每日3~5次,时稀时溏,伴少许黏冻,自觉右胁肋区时有不适之感,脘闷腹胀,腹痛时作,嗳气肠鸣,神情抑郁,睡眠欠安,苔薄白,脉小弦 。曾在其他医院行结肠镜等检查,无异常发现,均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但治疗效果欠佳 。四诊合参,此乃肝脾不合之证 。治宜疏肝理气,健脾止泻,解郁安神 。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2g,陈皮10g,香附12g,川芎6g,枳壳15g,白芍药15g,甘草6g,白术15g,茯苓20g,合欢花15g,夜交藤30g 。日1剂,水煎服 。服药5剂,大便每日2次,黏冻消失,右胁不适及腹痛减轻,神情及睡眠有好转,仍有腹胀肠鸣,脘闷嗳气,守原方继服10剂,大便每日1次,除偶见嗳气、肠鸣外,余症均除,守原方继服2周,以资巩固 。
推荐阅读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胆汁反流性胃炎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胆心综合征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胆石症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变异型咳嗽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哮喘医案、配方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是益生菌吗 主治及用法
- 酸菜炒饭的做法 家常酸菜炒饭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