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黎荔
人类究竟恐惧什么?
人恐惧未来 ,
人恐惧死亡 ,
人恐惧黑暗 ,
人恐惧一切未知……
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有的情感 , 无论如何去努力面对 , 去克服 , 每个人心中都会萦绕着属于自己的雾霾 。 当无意触及之时 , 前所未有的痛苦会向你袭来 。 每个人的恐惧都各不相同 , 然而在千千万万人群中又有恐惧的交集所在 。 人所惧怕的事物(不包括抽象概念) , 简单概括有两种:1、和自己差别很大的事物 。 2、和自己很像但存在细微差别的事物 。 前者是由未知而产生的恐惧 , 后者目前仍有争议 , 但是可能与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防御心理有关 。 身体畸形或基因变异可能会有疾病 , 而与之接触导致死亡的概率会大幅上升 , 这种防御心理使人类对似人非人的个体产生了恐惧感 。
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 , 1970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Masahiro Mori)提出被后人称为“恐怖谷(Uncanny Valley)”的理论假设:当仿真机器人的外表和动作像真实人类 , 但又不是完美拟合时 , 作为观察者的人类会产生厌恶反应 。 即当机器人与人类相像超过95%的时候 , 哪怕她与人类有细微差别 , 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 , 让整个机器人显得非常僵硬恐怖 , 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 当然 , 当越过了恐怖谷底 , 机器人的外表和动作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的时候 , 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亦会变回正面 , 贴近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移情作用 。 恐怖谷最早是在机器人、3D电脑动画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存在着的一个假设 , 目前是世界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项禁忌 。 当一个东西非常接近人 , 又不完全接近时 , 我们就会跌入“恐怖谷” 。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洋娃娃不那么像真人时你会觉得它很可爱 , 但一旦它逼真到了某个程度 , 即使造型仍然可爱你也会觉得它阴森恐怖 。 也许正因为如此 , 许多机器人专家在制造机器人时 , 都尽量避免“机器人”外表太过人格化 , 以求避免跌入“恐怖谷陷阱” 。
【关于恐怖谷】跌入恐怖谷为哪般?解释恐怖谷现象成因的角度各异 , 但是大致都可以划归入两个阵营 。 第一个阵营认为恐怖谷效应是我们长期进化的产物 , 是对于从视觉上感知到的不正常个体的本能回避反应 , 以此来保护自己 。 具体来说 , 当我们看到仿真机器人的外观和动作既不像人类也不像典型的机器人时 , 我们就会觉得不正常 , 从而本能地产生了厌恶和恐惧的情绪——回避反应的典型情绪反应 。
另一个阵营则认为恐怖谷源于我们基本的认知加工过程 , 是预期和现实之间不匹配所造成的一种认知和情绪的综合反应 , 类似于认知失调(同一时间持有两种矛盾的观点从而引起不舒服的感觉) , 即当我们预期仿真机器人应该像机器人一样但实际上却像人类一样做着各种表情时 , 我们就矛盾了、混乱了 , 认知上不能马上解决这种矛盾 , 进而催生了不安 , 甚至是恐怖等负性情绪 。 近些年 , 两个阵营中都有一些实证研究提供了支持 。
“恐怖谷理论”自诞生以来争议不断 , 虽然“恐怖谷”可以用进化心理学等加以解释 , 但是如何量化类人标准这个问题却无法有效解决 , 甚至有研究者认为“恐怖谷假说”是伪科学 。 但是毫无疑问 , “恐怖谷理论”的出现对于艺术创作者可以说是指出一条明路 , 设计思路豁然开朗:对于制作计算机图形动画 , 要设法避开恐怖谷 , 选择将影像风格化或者无限接近于真实;而对于设计怪兽的人 , 则恰恰相反 , 要牢牢把握恐怖谷 , 设计类人或完全非人怪兽 , 从而达到恐惧效果 , 许多欧美、日本恐怖电影(动画)、科幻电影(动画)中的人偶形象都能用恐怖谷理论解释 。 例如在恐怖领域这几十年混得风生水起的僵尸 , 就是在所有怪物中类人程度数一数二高的 。 一些结构简单的卡通人物 , 更能让读者保留想像空间及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 相反 , 要是卡通人物的结构渐趋复杂甚达接近照片的程度 , 人们会感到那是远离自己的“他” , 对其认知感到困难 。 当一个东西非常接近人 , 又不完全接近时 , 可怕的感觉就出现了 , 他们不像我们 , 他们又像我们!诡异的感觉可能是因为人脑中的“移情机制”出现了错乱 , 人类始终无法与似人非人的东西产生共情 。
推荐阅读
- 3.5亿一张火箭票!马斯克太空“生意经”背后,藏着这些秘密
- 《流浪地球》打开中国科幻大门,文化软实力的输出,希望就是方向
- 奇异博士的第三只眼,纯洁魔法的象征,为什么会在邪恶奇异身上?
- 被疫情加速的魔幻产业:他们在元宇宙买房、恋爱
- “闪电侠”多次骚扰他人被捕,DC紧急会议暂停与他合作项目!
- 灾难大片——月球陨落
- 《侏罗纪世界3》南方巨兽龙体长确认?时长系列最长,这次爽了
- 《芬奇》:人类真是矛盾的动物
- 越南一男子五十年没睡觉,如今八十岁很多人高价找他拍电影被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