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螺旋的

文章图片

作者:黎荔
【宇宙是螺旋的】说到螺旋形 , 我立刻想起了凡高的《星月夜》 , 他以螺旋形的笔触来运载奔涌不息的情感之流 , 用夸张的手法 , 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 。 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 , 旋转、躁动、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 , 大地在颤抖 , 天空如旋涡、似火焰 , 树木绞扭 , 似乎要把自身连根拔起 。 凡高那种饱含自发性激情的有力笔触 , 粗犷 , 豪放 , 充满动势、紧张和强烈的节奏感 , 既非顺从于事物固有的肌理 , 也不倾向对象本身的动态 , 而是从大自然中抽取出来的心灵象征 。 他是怎么画出来的?1889年的凡高 , 精神第二次崩溃的凡高 , 难道真的用分裂和谵妄的意识 , 进入到了时空和宇宙的旋涡深处 , 揭示了在绘画形式和人类情感之间、在物质材料和终极真理之间可能存在着的直接联系性?
还有一个当代艺术家罗伯特?史密逊也展现过螺旋形 , 他做出的可不是架上艺术 , 而是以天地为舞台的大地艺术作品《螺旋防波堤》 , 完成于1970年 。 艺术家获得了犹它州(Utah)10英亩(4.05公顷)湖滨地带的20年的租用权 , 他雇用了承包人 , 租来了运土机 , 把6.5000吨的黑色玄武岩、石灰岩和泥土倒入盐湖红色的水中 , 形成了一个长1500英尺、宽15英尺的螺旋形的防波堤 。 这道防洪堤像是蛇一般缓慢地爬入粉红色的盐湖水中 , 非常优美 。 螺旋形的中心离岸边150英尺(46米)远 。 观众可以顺着堤坝走到尽头 , 在尽头什么也没有 , 艺术家并不是想让人看到什么 , 而是让人通过进入作品而接触自然 , 伫立在螺旋形防洪堤的尽头 , 那个一无所有的中心点 , 去静静地感悟一切 。
周而复始 , 循环往复 , 螺旋形上升本身就是宇宙万物的发展规律 。 从宏观的角度 , 宇宙是螺旋的 , 是一个有着强大的向心力的漩涡 , 这个漩涡不断把周边各个事物卷到一起 , 形成一个极其丰富的、巨大的时空的存在 。 从微观的角度 , 我们的生命是一套自我复制系统 。 生命的神秘 , 就在于DNA这一对美丽双螺旋的丝带中 。 DNA双链的碱基是互补的 , 可以相互复制 。 将双链拆开之后 , 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恰似胶片的正片与负片 。 以正片为模板 , 复制出新的负片 , 以负片为模板 , 复制出新的正片 。 如此一来 , 便有了两组新的DNA双螺旋 。 以正片或负片的形式写入螺旋状“胶片”的暗号 , 就是基因信息 ,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绵延复制的螺旋体 。
在我们拥有生命之前 , 是虚空 , 是静止 。 然后 , 父精母血 , 两妙相抟 , 玄关一窍 , 自虚无中生 。 一个点出现 , 创造力展开 。 降生之后 , 我们的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 。 呼出 , 膨胀的宇宙 , 吸入 , 收缩的宇宙 。 创造伊始 , 生命萌发 , 能量盘旋而出 , 生命从中心喷薄而出 , 形式由简单单一变得繁复多样 。 在“出生——生命——死亡”的普遍循环的巨大圆周中 , 最终 , 必将有一天 , 我们螺旋收缩回到中心集中的一点 , 出发点说到底也是我们的回归点 。
从玄关一窍的角度 , 也许 , 在我们的生命构造中 , 最初的起点一直在发挥作用 , 一面推动事情的演变 , 一面又返回源头 。 静止的眼 , 始终居于环绕它的激荡螺旋的中心位置 。 不管螺旋增长得多么庞大 , 中心自始至终发挥着稳固的支撑作用 , 在漫漫一生中支持着我们的成长 。 从人类到宇宙 , 一切生命力螺旋的能量释放出来 , 稳固的中心都在支撑着整个矩阵 , 一如位于风暴中心的阵眼 。 笔直的树干支撑起参天大树 , 支持着所有外扩盘旋而出的枝叶 。 我们每个人的灵窍深处 , 神性也一直在向我们默默显示自身:它充溢浑圆的宇宙 , 独居中心的位置 , 而那里正是灵魂之所在 。
“大曰逝 , 逝曰远 , 远曰反” , 宇宙是圆的 , 一个由元气演变而来的无可遏抑的螺旋运动 。 这个回环运动 , 并非同类东西的循环 , 而是螺旋式的演进 , 螺线的外扩和收缩都是无限的 。 正如河水蒸发出去 , 凝结成云 , 云再降成雨 , 回过头来滋养河流 。 然而 , 凝聚成雨水的云不再是河水 , 而雨也不再落在同样的河水上 。
推荐阅读
- 可怕的帝王蟹:席卷欧洲,入侵南极,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
- 带酒上太空?俄罗斯航天员是如何培养的
- 年轻女孩在农村盖间房,无数网友羡慕:这破班我是一天都不想上了
- 孕妇开奥迪车高速加塞,撞了比亚迪后加速离开:不就是个比亚迪
- 《天道》,每个人自己就是救世主,丁元英只负责现实的实现方式
- 元宇宙第7篇:你的有生之年能进入元宇宙吗?
- 不加入元宇宙的原因是为什么
- ?一个人可以随意进入另外的平行世界会发生什么?这部电影讲的就是这个
- 又是一颗超级地球,距离地球20光年,科学家认为一定存在生命
- 光合作用测定仪作用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