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加减治流行性出血热医案
流行性出血热以发热、出血、低血压、急性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是由病毒引起的,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青壮年居多 。
【白虎汤加减治流行性出血热医案】流行性出血热属中医学温病范畴,系由温热病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初起温邪袭表,见恶寒发热,继则迅速传人气分,出现壮热、口渴;内侵营血,气血两燔可发斑疹,甚则吐衄;热伤气阴,正气虚败,阳气衰竭而发为厥逆出现低血压;温邪内盛,真阴亏耗,肾水枯竭而致尿少、尿闭 。因此,治疗时选用清泄阳明里热、保津 。
【临床应用】
安丽芝治疗4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男36例,女11例;年龄12~20岁6例,20~40岁41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13天 。所有病例均符合1987年卫防字4号文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 。其中出现肾损害36例,心肌损害23例,肝脏损害25例,低血压32例 。血小板:(30~50)×10/L1例,(50~80)×1028例,(80~100)×10/L8例 。予白虎汤加味: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5g,竹叶12g,山豆根10g,板蓝根30g,粳米30g,甘草6g 。随症加减:皮下瘀斑,血小板减少者加犀角(水牛角代)5g,牡丹皮10g;低血压者加生脉散;蛋白尿者加草蔛、金樱子各15g并配合西药:病毒唑1g、氟美松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日1次 。热退后氟美松减量,并应用平衡液500m天维持电解质平衡 。结果:痊愈38例,占80.9%;好转8例,占17.0%;无效1例,占2.1% 。总有效率97.9% 。
【病案举例】
怡某,男,35岁 。2001年4月23日初诊患者于4日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为不规则热,体温达40℃,畏寒伴头痛欲裂,腰痛,初时伴鼻塞、流涕、口干,曾肌内注射安痛定、病毒唑、氟美松等药热能暂退,但药效过后体温回升,近1日左侧上下眼睑处出现出血点,来院进一步诊治 。刻诊:体温39.8℃,血压:12.0/8.0kpa(90/60mmHg),酒醉面容,气促,手足厥冷,胸腹灼热,双肾区叩击痛阳性,饮食正常,大便调,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脉弦数 。血小板计数42×10/L,流行性出血热抗体M(+),血清尿素氮7.8mmolL,肌酐145molL尿常规:蛋白(++),余正常 。诊断:流行性出血热 。中医辨证:春温(阳明热炽) 。治宜清热解毒,益气生津 。方用白虎汤合生脉散: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5g,竹叶12g,山豆根10g,板蓝根30g,粳米30,甘草6g,麦门冬15g,五味子9g,人参3g 。水煎服,每日1剂,并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氟美松5mg、病毒唑0.5g静脉滴注,每日2次 。平衡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治疗3日后热退,血小板70×10L,血压14.3/9.3kPa(107/70mmHg) 。继续口服中药治疗,停用西药,7日后症状缓解,化验指标均正常而痊愈出院 。
按:白虎汤加用竹叶、山豆根、板蓝根以加大清热力度 。吴鞠通曾言:“白虎慓悍,邪重非其力不能举,用之得当有立竿见影之妙 。”
但在应用时须注意其禁忌范围 。《伤寒论》指出:“其表不解者,不可予白虎汤 。”并且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予之;脉沉者不可予之;汗不出者不可予之;脉洪不胜重按者不可予之;真寒假热,阴盛格阳者不可予之 。故临证时需慎之 。
推荐阅读
- 白虎汤加减治钩端螺旋体病医案
- 白虎汤加减治流行性乙型脑炎医案
- 白虎汤加减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医案
- 白虎汤加减治流行性感冒医案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CO中毒迟发性脑病医案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病毒性脑膜炎医案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变应性亚败血症医案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运动神经元性疾病医案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医案
- 骨汤海鲜冒菜的做法(青少年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