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硬皮病医案

【病案举例】
江某 , 女 , 54岁 。1989年5月6日初诊 。患者于半年前 , 始见胸部、背部、上肢皮肤有痒感 , 轻度疼痛 , 继则出现局部及肢体麻冷 , 皱纹消失 , 局部有紧束感 , 皮肤呈蜡样光泽 , 质地渐趋坚硬 , 颜色暗 , 经皮肤科诊断为弥漫性硬皮病 。用紫外线照射、胎盘组织液肌注等治疗无效 。舌质暗红 , 有少量瘀斑 , 苔薄 , 脉细弱 。
辨证:营卫不和 , 气血凝滞 , 经络阻隔之皮痹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硬皮病医案】治法:调和营卫 , 活血化瘀 , 佐以温阳通痹 。
处方:桃仁、当归各12g , 红花、川芎、赤芍、桔梗各10g , 春柴胡、王不留行各15g , 生地20g , 肉桂6g(研末 , 冲) , 制穿山甲9g , 牡蛎30g(先煎) 。
服1月后诸症明显减轻 , 服2月乃愈 。
按语:硬皮病中医文献未见有记载 。曾有人认为似属“皮痹” 。《诸病源候论·风痹候》说:“痹者 , 其状肌肉顽厚 , 或疼痛 。”临床分为系统性和局限性两种 。曾有人报道硬皮病虽是结缔组织硬化的疾病 , 发病后 , 大多有血管功能紊乱的表现 , 末梢血液供应减少 , 微循环灌注不良 , 目前无特效疗法 。《素问·皮部论》中记载:“邪客于皮 , 则腠理开 , 开则邪入 , 客于络脉 , 络脉” 。 , 
满则注入经脉 , 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 。”从而说明皮肤可以通过经络与脏腑紧密联系 , 经络气血不通 , 导致血瘀 , 因而其病机关键在于“瘀血阻络” , 因此在治疗上应以活血通络为主 。《医林改错》记载:“肌肤甲错 , 关节不利 , 血府逐瘀汤主之 。”根据前人的经验 , 确能收到满意效果 。方中加用肉桂能温营血而利血脉 , 凡属气血寒滞之证 , 多用于调气理血 。为加强通利血脉、活血祛瘀之功 , 选用王不留行、穿山甲行而不住 , 走而不守 , 通行经络 。
加牡一药软坚散结 , 又能软化皮肤 。诸药合用 , 共奏活血化瘀、温阳通痹之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