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加减治冠心病医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改变一起,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患者以胸前区疼痛为主,属中医胸痹、心悸等范畴,其主要病变在心和血脉,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利密切相关 。
桂枝汤可改善心血管功能,振奋心阳,畅达气血,故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
【病案举例】
1.李某,女,53岁 。患冠心病3年余,近2月加重,常觉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隐隐作痛,疲乏无力,面色不华,心率63次/分左右,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此病因胸阳不振,气虚血少,鼓动无力,血行迟缓,心脉不通所致 。治以温阳益气通脉 。处方:桂枝15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10g,西洋参10g,川芎10g 。服药14剂后,心悸气短,胸闷好转,心前区疼痛减轻 。继服中药半月,余症消除,复查心电图接近正常 。
2.宫某,女,53岁,干部 。2年前体检时,心电图示下壁心肌缺血 。常感胸闷痛,口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 。1月前感受风寒,口服感冒通、APC后,外感之症虽解,但汗出不止,胸闷痛加重 。心电图示为下壁心肌缺血(较前加重)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略数 。中医诊断为胸痹 。冠心病除有心前区疼痛的主症外,往往伴见胸闷、汗出、项背拘紧,且病情重,汗出愈多,与营阴不足,卫表不固,营卫失和之太阳表虚证颇相吻合 。《难经·三十二难》曰:“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 。”《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盖心主血,血为营,肺主气,气为卫,血流揣气,气动依血,营卫相随,运行周身 。若肺气不足,可致心脉瘀阻,而发为胸痹 。临床上,营阴不足,津亏血少者,重在调营养阴,兼顾卫阳;卫阳不足,卫外不固,汗出较多者,温阳固卫为先,兼养营阴;营卫同病者,调营和卫并重 。所谓调营即为活血,调卫即为补气 。营卫相通,气血得和,则心脉自通,不治心而心痛自愈矣 。所以用桂枝汤固卫护阳,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15g,白芍12g,煅龙牡各15g,制附片12g,西洋参6g,五味子10g,黄芪30g,甘草6g,姜枣为引 。服上方6剂后,汗出减少,仍感心慌胸闷,卫阳渐复,上方加炙桑皮10g,继服10剂 。汗出已止,胸闷痛显着减轻,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继服5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痊愈出院 。
3.王某,男,42岁 。以胸闷痛、气短数日,于某医院查为冠心病来诊,患者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肢寒畏冷,胸闷痛甚,咽中有异物感,苔白,有齿痕,脉沉细 。辨证为胸阳不振,痰浊痹阻 。治以通阳益气 。处方:桂枝20g,炒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2枚,黄芪25g,瓜蒌15g,半夏15g,薤白15g,丹参30g.5剂水煎服,药尽剂而病减 。效不更方,前后共10余剂而愈 。
4.某女,74岁 。1周前汗多、乏力,自服感冒药后,汗多不止,渐致心悸、心慌,昨日始感胸闷及左上肢牵扯痛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冠心病病史 。查体:精神尚佳,舌质淡有齿印,苔薄白,脉浮弱,心率90次/分,血压165/90mmHg 。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心肌供血不足(广泛性) 。心肌缺血由冠心病冠状循环障碍所致 。本案因多汗而起,汗为心之液,汗多故致以上诸症,虽为心肌缺血,实乃《伤寒论》5条所云:“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大枣10g,生姜10g嘱其热饮,温覆,避风,取微汗,3剂后复诊,诸症悉除 。
【桂枝汤加减治冠心病医案】守方调治10余日,心电图复查正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