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加减治午时昏厥医案

昏厥是指突然且短暂的丧失了知觉,并伴随肌肉姿势张力消失而言 。属于中医的“厥证”范畴 。病情轻的在短时间内苏醒,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甚至一蹶不复而导致死亡 。
【病案举例】
【桂枝汤加减治午时昏厥医案】王某,男,6岁 。1995年7月2日初诊,患儿2年来,每到中午12时左右即出现四肢发凉,寒战头痛,心烦,眩晕,渐至昏迷,持续约半小时,醒后周身大汗淋漓,疲惫,13时后即复常 。自患病后,12时前无法午睡,必待发作后方能休息,平素无神疲乏力等感觉,饮食、睡眠均如常人,屡治未见好转 。诊见:患儿神志清,精神可,发育好,对答清晰,未见阳性体征,舌淡,苔薄白,脉弱 。属阴阳不和,治以调和阴阳 。处方:桂枝15g,白芍、生姜各10g,大枣6枚(掰开),炙甘草9g 。水煎服,每天1剂,服2剂后,中午未见昏厥,却处于嗜睡状态,手足已温 。4剂药后,中午已能安睡,仍略有疲惫感 。6剂药毕,诸症悉除,遂减各药用量,守方又服3剂以巩固善后随访2年无复发 。
按语:本例临床较为少见,前医多从寒厥论治,方拟四逆汤加减未效,患者年仅6岁,稚阴稚阳,脏腑形气未充,且疾病发作定时,午时一过,患儿即如常人 。故本证与寒厥证有明显差异,且发作时间与自然界阴阳二气消长时刻较为一致,午时正是一天之中阳气渐消,阴气始生之时,提示该病与人体阴阳二气相关 。《伤寒论》第337条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
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指出厥证病机为阴阳二气不相顺接,症状表现为手足逆冷,患儿为稚阴稚阳,不能适应体内阴阳二气的消长,出现一过性阴阳失和而不相顺接,治法在于通达调和,而不在温补,故投较大剂量桂枝汤 。重用桂枝通阳化气以制阴,白芍敛阴以和阳,生姜助桂枝通阳,大枣助白芍敛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调和阴阳之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