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山区古村落旅游发展若干问题

【|粤北山区古村落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粤北山区古村落旅游发展若干问题

文章图片

|粤北山区古村落旅游发展若干问题

随着我国全球旅游战略的逐步实施 , 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 , 为全国各地继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 , 粤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 但以古村落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 发展古村落旅游无疑是粤北乡村旅游发展的唯一选择 。

粤北山区古村落旅游开发相对较晚 , 大部分村落的旅游开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 虽然一些被调查村庄的古建筑改造项目已经启动或完成 , 但旅游基础设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 交通、电信、酒店、餐饮、娱乐等基础设施亟待建设和发展 。 在调查对象中 , 新田村仅有医疗卫生站、停车场、垃圾桶、小商店等基础设施 , 只能基本满足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 缺乏民宿、农舍、旅游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 , 难以满足游客的旅游接待需求 。 通往蔚县村的路很窄 , 只允许一辆车通过 。 水泥地面裂缝严重 , 沿途缺乏道路方向指引和景区位置指示标志 。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直接影响古村落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

粤北山区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形式有农家乐、乡村文化旅游、田园旅游等 。 调查的典型古村落地理位置相近 , 旅游产品同质化明显 , 村落文化缺乏深度开发 , 产品特色不突出 , 开发水平较低 , 难以形成旅游产品品牌 , 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因此 , 游客主要是南雄市和韶关市的零星居民 , 来自珠江三角洲、湖南和江西等周边省份的游客很少 。 目前 , 每年的游客人数只有2000人 。

可形成以异域客家古建筑为起点 , 木雕、石雕、牌坊、特色建筑等古建筑细部景观 , 整合千年华林古寺 , 开展客家古建筑研究考察 , 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和古建筑文化体验区 。 形成以民俗活动、历史典故等非物质文化为本体 , 以古建筑、古器物、古遗址等物质文化为载体 , 以休闲农业体验活动为主线的文化历史旅游名村 。 开发以古村落十大景区、九井十八厅、代表性古建筑为主导的古村落体验路线 , 举办窗文化节、书屋教学、宗教节、红色旅游等专项活动 , 开展皮划艇等休闲活动 , 依托镇江的区域优势 , 漂浮在上游水域和水上蹦床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