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前言
作为对象的“物” , 本身包含了无可避免的矛盾 , 物不可能保持自身一致性 , 它不可避免地与他物相联系 。 而知觉却要拼命施展“诡辩术”来调和矛盾 , 结果只能证明自身的空虚性 。
亚里士多德就对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批驳 , 有一些属性是不独立的、处于从属地位的 , 黑格尔发展出自己的“实体”学说知觉将上一个感性确定性中的这一个扬弃 , 保存为一个普遍者 , 黑格尔称之为普遍的直接性 。 它的对象是一个具有诸多属性的物 。
按照对象性意识的观念 , 我们首先把对象当作知觉的真理 。 我们的知识必须同对象相符 。 黑格尔首先分析了“物”的概念如何建立起来 , 以及其中包含的矛盾 。
属性已经具有了一种普遍性 。 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 , 大、小、黑、白都有自己的理念 , 可以被不同对象分有 , 正是在这个角度上才说属性是普遍的 。
从而发展出自己的“实体”学说 , 属性不能离开实体而独立存在 。 黑格尔说的“物性”概念就是从这里发展而来的 。 “但是 , 那个单纯的、自身一致的普遍性本身又不同于它的这些规定性 , 不受它们束缚 。
这个“普遍媒介”就是“物性” , 媒介同时还是一个“排他的统一体”它是一种纯粹的自身关联活动 , 或者说一个媒介” 。 这个普遍媒介里包含了各种属性 , 它们漠不相干的被黏在一起 。 比如一块盐 , 它的的颜色是白的 , 味道是咸的 , 形状是立方体等等 。
同时白色不会影响咸味 , 这两者又不会影响形状 。 每一种属性自身相关、自为地存在 , 仅仅通过一个“并且”联系在一起 。 但是 , 这些白、咸、立方体作为特定的属性绝不可能互不相干 。 因为“只有当它们彼此区别 , 并与处于对立面的其他属性相关联 , 它们才算得上是一些特定的属性” 。
颜色与广延是区别的 , 白色同黑色、咸同甜是对立的 , 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它们是特定的属性 。 所以之前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看作通过“并且”这个媒介联系起来 , 就是不恰当的 。 因此 , 媒介同时还是一个“排他的统一体” 。 这样我们就把“物性”确定为“物” 。 在“物”中既包含作为诸多具有普遍性的属性 , 它本身又是一个单一体 。
知觉以为只需要接纳对象 , 把对象作为它本身来把握 。 知觉者的认识要绝对地符合物本身 。 把对象看作真相 , 自己要与其相符 。 知觉者在知觉活动中所产生的与对象不一致 , 将被归结到知觉活动 。 当我们把物本身首先当作一个单一体来接受时 。
“如果在那个伴随着知觉活动的运动中 , 出现了某种与知觉活动相矛盾的东西 , 那么我必须认识到 , 这个东西是我自己的一个反映” 。
因为我们在纯粹领会的过程中发现 , 作为单一体的物的各个属性都具有普遍性 , 它可以离开这个物出现在别的物中就盐被领会为一个单一体而言 , 其中白色、咸味、立方体都是具有普遍性的属性 , 可以超越这个单一体 , 它们就是一种多样性 。
为了化解这个矛盾保持对象的真理性 , 知觉认为:就眼睛而言盐是白色 , 就舌头而言盐是咸的等等 。 所以差别在我这一方 。 这个时候 , 我们的视觉、味觉、触觉都成了彼此不相干、自为存在的属性 , 而我们这个主体则成了这些属性的普遍媒介 。
当我们把作为一个普遍媒介而存在着这一规定性 , 当作我们的一个反映来观察 , 我们就认识到了物自身一致性 。 我们要建立起“物的自身一致性” , 单单靠纯粹领会是不够的 , 还必须要有折返回自身的意识反思 。
另一种情况 , 是强调物中诸多具有普遍性的属性 , 它们漠不相干、自为存在 。 物只不过是作为“并且”和“普遍媒介”而出现 。 但是我们又把物领会为一个单一体、排他的东西 。 因为这些属性之间 , 是有否定的联系的并非漠不相干 , 这在之前已经得到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