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网暴者只觉得自己在伸张正义,什么话都敢说( 三 )



司机在躲避该名妇女殴打的过程中 , 时不时还手反抗 , 最终造成车辆失控 , 撞向原本正在正常行驶的邝女士的私家车 , 而后公交车又冲向护栏坠江 。 至此 , 事件水落石出 。
当大家还沉浸在那15个人意外死亡的哀伤中时 , 又有一些无良网友将矛头对向刘某 , 说:“那么大个人还能要求桥上下车?还能为了一己私利 , 不顾所有人的安全动手殴打驾驶人员 , 自己找死!可怜的同车人还要陪葬” 。 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很多……

而随着公交车的监控不断曝光以后 , 不少网友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又发生变化 。 他们说:“视频中能看出 , 刘某与司机“交手”时 , 其余13名乘客无一人有所作为 。 但凡有个人能出来劝解一下 , 也不至于酿成这种惨剧 , 简直是活该……”
事情发展到此时 , 已经出现多个矛头 。 大众纷纷为司机师傅喊冤:明明是恪尽职守 , 却落得个死不瞑目……但是此时又有人带节奏了 , 在网络上造谣司机师傅通宵唱歌 , 是疲劳驾驶 , 所以才导致事故发生 。 仿佛跟这起事故相关的每一个人 , 都是“罪有应得” 。

也不知道网友们的“消息”都是从哪里来的 , 真是官方消息?还是子虚乌有?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知道 。 但是无论舆论怎么改变 , 总是会出现一批“无脑者” , 跟着风向涌进、再涌出 。 每次舆论转变的势头都很迅猛 , 不可阻挡 , 人性的阴暗面在这起事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三、网暴之过逝者安息 , 不论是对是错 , 伤害都无法挽回 。 而在此次事故中唯一幸存的邝女士 , 最初也遭受过网友们的语言暴力 。 事件谜团逐渐清晰 , 所有事故当事人都没能逃过网友们的声讨 。 而这场风向万变的舆论灾难 , 究竟是谁的过错?

1.大众的“看客”心理 。 网友们将矛头对准不同对象 , 这种看似正义的背后 , 根本就是他们不加思考地宣泄个人情绪 。 在开放的网络平台 , 每个人都有绝对的“言论自由” , 但是这种“自由”大多是没有边界、没有底线的 。 大众关心事实真相不假 , 但是他们更关心自己想要相信的真相 。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网暴者只觉得自己在伸张正义,什么话都敢说】2.固有思维 。 在事故刚发生时 , 邝女士的性别竟然会成为分析事件的主要原因 。 很多人都认为女司机驾驶技术就是不行 , 而事实上 , 邝女士是一名已经有6年驾龄的老司机了 , 而且万州长江二桥还是她熟悉的道路 。

当然 , 邝女士脚穿高跟鞋开车的做法绝对是错误的 。 但这不是决定发生交通事故的因素 。 大众的“固有”印象使无辜的邝女士及其家人遭受到一场莫名其妙的“网暴” 。 事后邝某丈夫说:“我可以理解网友的情绪 , 但是我不能接受那种谩骂” 。 可见 , 网暴已经严重伤害了邝女士一家人 。
3.媒体的责任 。 作为“权威”代表的媒体 , 为了第一时间抢到新闻热度 , 草率地为新闻做标题 。 只要能将大家吸引过来 , 根本不在意新闻的真实性 。 而这 , 是新闻存在的意义么?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重要发布源头 , 当然要担负引导正确政治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的职责 。 而在如今的“短平快”时代 , 媒体似乎也不再坚持深究 , 只要“标题”足够醒目 , 就等同于完成工作 。 那么新闻的底线在哪里?媒体已经从“服务于读者”的属性异化成“服务于流量” 。
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 , 在接受信息时要做到有所取舍 , 不要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 。 这个年代 , 耳听不一定是真、眼见也不一定是真 。

四、键盘侠并不无辜在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 , 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公开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 这是国家为了倾听更多百姓声音而赋予的自由言论权力 , 可是这种自由慢慢变得没有底线 , 甚至变成夺命的刀刃 。
这起重庆坠江事件的所有当事人都遭受过键盘侠的“评论” , 如果真的还有幸存者 , 恐怕也会被这些自以为正义的“使者”谩骂至无地自容 , 了此残生 。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 被网暴致死的人并不在少数 。 比如2019年末 , 韩国知名女星崔雪莉之死 。 暂且不论她在生前究竟遭受过什么创伤 , 单就大众对她的恶意评论而言 , 算得上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自从雪莉与年长14岁的男友恋爱以后 , 她在大众心中的“玉女”形象就灰飞烟灭 , 无端的恶语像海浪般 , 一波接着一波 。 而当她选择主攻演绎事业 , 决定退出f(X)(雪莉所在女子组合)时 , 又被粉丝们称作“背叛者” , 她再次陷入舆论的漩涡 。 这些伤人的话变成一把把利刀 , 在雪莉的心上来回割着 。

推荐阅读